• 5

值得思考的攝影文章

社會紀實,或並非以“美”為出發點的藝術,感覺好似很難在臺灣攝影界產生共鳴...就好像金屬搖滾比較冷門,流行/愛情題材的歌曲比較熱門一樣吧。
我喜歡他講的,純粹是因為我認同這種攝影之道,並非每個人都要遵循。
當然,我也懂那種找不到知音的寂寞感...
freud0718 wrote:
非得要使用這種消費弱勢族群的方式,才能夠拍出所謂感人的照片嗎?我從不相信一個既得利益者對中下階層的同情與施捨.

在批評現代年輕人過太爽的同時,這類人常常過著真正布爾喬亞式的生活,卻反過來戳破中產階級生活的泡泡,說來其實有點偽善.缺乏對現代年輕人的理解與認識,是他會做出這類判斷的主因.很多已經在工作的年輕人,趁著難得的假日偷閒喝喝下午茶,經營一下自己的生活品味,滿足一下自己對布爾喬亞的幻想,這類行為一直都無可厚非.更甚之,鮮明地凸顯出在惡性競爭的社會底下,現代年輕人幾乎沒有甚麼多餘的選擇.連這麼一點點卑微的幻想都要被戳破,還灌上"過太爽",說明了他完全是一個完全不用顧慮物質生活層面的人.

說到底,真正身處優渥環境的人,追求刺激與能夠憾動他們冰冷靈魂的感動.勞瘁於生活的人,追求的只是平實安逸的生活.

真正"過太爽"的人,到底是誰呢?

+1你寫的非常好

力求擺脫「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攝影

認為自己的攝影或某種攝影才是更高層次的

到底是誰過太爽呢?
我的部落格,歡迎來坐坐:blog.yam.com/weatherman
fdjkgh580 wrote:
這是前不久攝影師張雍...(恕刪)


攝影可以是:
工作
娛樂
創作
記錄…… 等等

而這些都還有些重疊的地方

攝影可以是:
嚴肅的
輕鬆的
深沉的
表象的……等等

取其一瓢飲,人人滋味不同

思考,是必要的
但切記被片面的思維給綁架了
freud0718 wrote:
非得要使用這種消費弱勢族群的方式,才能夠拍出所謂感人的照片嗎?我從不相信一個既得利益者對中下階層的同情與施捨.

在批評現代年輕人過太爽的同時,這類人常常過著真正布爾喬亞式的生活,卻反過來戳破中產階級生活的泡泡,說來其實有點偽善.缺乏對現代年輕人的理解與認識,是他會做出這類判斷的主因.很多已經在工作的年輕人,趁著難得的假日偷閒喝喝下午茶,經營一下自己的生活品味,滿足一下自己對布爾喬亞的幻想,這類行為一直都無可厚非.更甚之,鮮明地凸顯出在惡性競爭的社會底下,現代年輕人幾乎沒有甚麼多餘的選擇.連這麼一點點卑微的幻想都要被戳破,還灌上"過太爽",說明了他完全是一個完全不用顧慮物質生活層面的人.

說到底,真正身處優渥環境的人,追求刺激與能夠憾動他們冰冷靈魂的感動.勞瘁於生活的人,追求的只是平實安逸的生活.

真正"過太爽"的人,到底是誰呢?



你所說的「消費弱勢族群」應該只的是其他爭議性照片吧?
例如拿長鏡頭拍攝非洲難民、火災下被燒焦的屍體、
西藏硬拍那些不想被拍的藏族女孩...
這些問題基本上幾十年前被攝影評論者評到沒梗了,這裡我們就打住吧

不過我想你可能沒接觸過他的作品。所以稍為跟你提一下,

張雍拍攝的,幾乎都是人性關懷為出發點,當然早期也有少數的街頭速寫。
拍攝精神病院的人,是去跟他們做朋友,取得對方信任,甚至期待你,
陪病友們聊天,就像朋友一樣。最後拍攝「這些朋友」也只不過是buy the way

其他如拍攝A片工廠、遊樂公園的工人、或是近期農場小牛、技擊的拳擊手,
甚至在<<雙數>>
拍攝他的老婆、女兒,都不是在消費他們,而是「認真的與他們相處」
你可能沒注意到這個關鍵「了解他們」。

他不認為拍照事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拍照啊!
你去跟他們認識、陪他們、了解他們、關心他們,比拿相機拍攝創作還重要喔。

自由的短毛 wrote:
莫望初終...樓主當...(恕刪)


買單眼當初跟大家一樣,
喜歡淺景深、低雜訊、拍風景、拍女人(笑)?
不過進入攝影幾年,如果我現在的想法與當實的想法一樣,都還在追逐上面講的那些

我這叫沒長進。

如果不能獵取多方藝術性、社會性,
都只把攝影當作娛樂性,
或許很多人可以接受,但基本上我的性格是「學到老才能活到老」。
不學,不深入探討,這樣我的興趣只是消磨人生。沒有精彩人生可言喔。

fdjkgh580 wrote:
他不認為拍照事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拍照啊!
你去跟他們認識、陪他們、了解他們、關心他們,比拿相機拍攝創作還重要喔。

我也不認為旅拍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旅拍啊
能跟旅拍MD認識、陪她們、了解她們、關心她們比拿起相機拍她們還更重要啊
我的部落格,歡迎來坐坐:blog.yam.com/weatherman
Jil01 wrote:
這跟拍狗拍小孩還是拍災民啥的題材沒有關係,而是這張照片對於攝者內心到底有何意義,有沒有辦法感動自己,或至少留駐心底。


其實很多攝影師以經不太重視別人怎麼看他作品了
因為他想做的事情以經結束,
如你說的「這張照片對於攝者內心到底有何意義,有沒有辦法感動自己」
其他人怎麼看他的作品,那是其他人的課題: )
yzchen wrote:
我也不認為旅拍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旅拍啊
能跟旅拍MD認識、陪她們、了解她們、關心她們比拿起相機拍她們還更重要啊


如果對方覺得很ok,跟你認識是很好的,那就多花時間認識你對面的MD
不過社會問題是,很多攝影人想認識他,但是MD不覺得舒服,甚至反感,
那這就是攝影人的問題。
順道一提,荒木經惟就是這個例子
你這幾句話,應該也點出很多旅拍攝影人的心鎖。

但MD的感受很重要不是?如果重要,那就比拿相機拍猛拍還重要了。
至於付費被拍攝就不在這裡探討。




自由的短毛 wrote:
這位大大說的好只要拍...(恕刪)


現在很多攝影師提倡攝影美學,很好啊!但是攝影這件事並不是為了美而存在: )
詳情可參閱Susan Sontag的 <<論攝影>>
dgg wrote:
攝影可以是:
工作
娛樂
創作
記錄…… 等等

而這些都還有些重疊的地方


嗯,有很多地方是重疊的,沒有錯!
我想發這篇,是因為普遍攝影人接收不同的獨立個體,
很少、很少、很少....

我們會去注意哪些攝影師?
俄羅斯?波蘭?捷克?印度?有嗎?似乎很少喔....有很多優秀的攝影師吧!

我想這樣應該就點出問題點了。
資訊發達,非攝影學院派的攝影人,卻很懶得蒐羅世界各地的攝影藝術。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