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寶寶攝影之五…拍出有立體感的照片(更新版)

高頡 wrote:
依照您的照片來說,光圈大造成淺景深的效果,這ok,可以凸顯主題。
以寶寶為主角,理當是把寶寶的臉部表情(對相機的好奇)當焦平面,結果反而模糊......(恕刪)

樓上的好會批評阿, 寶寶是主角但是把焦點放在他手上拿的相機上也是另外一種不錯的呈現方式阿,
我就覺得很好, 是張讓我覺得很有焦點有主題的照片, 對焦哪有一定要在哪的道理, 攝影何需墨守成規?
名詞上的東西何需一直鑽牛角尖, 樓主好意將他拍寶寶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何需澆冷水?
事實上也拍的很好阿

理論一大堆不如拿出動人的照片不是嗎?
王昊 wrote:
快擠不出來有什麼可以...(恕刪)


建議你不要1張照片就發一次文

這樣人家要看你高超的技術等於要1張就要找1次你之前的文

這樣似乎 摁摁...

可否一次把現有的PO上來呢

這樣1張一張散開來

意思是.....



還有

透視感+1

<高頡
老實說,拍出層次有很多方法。層次是遠中近,但是立體是XYZ三個軸。
這跟感光元件的幾層完全不是關係.......>

可惜沒達評分門檻, 不然肯定為此文加分.

在第一眼看到樓主開欄的照片時, 覺得01有些誇張, 怎麼廣告照片放得這麼大? 對照開欄主題和討論文章後才確認這是樓主作品. 不過心中仍覺得樓主似乎想強調相機更甚於小孩, 然後在下就很自怨自哀的將目光移開, 因為單眼數位好貴, 樓主拍的這張相機閃文照得要有兩部單眼數位, 我"暫時"只能拿小DC當主角了..
個人認為樓主的這照片,表達的應該是『透視感』。

我好佩服你喔~我也是個孩子的父親,但是我沒有像你這麼
努力的記錄著孩子的成長。

真的是替你的孩子感到高興,因為他們有個這麼好的爸爸。
http://blog.xuite.net/kevin.rs/blog

101stAirborne wrote:
我好佩服你喔~我也是個孩子的父親,但是我沒有像你這麼
努力的記錄著孩子的成長。

真的是替你的孩子感到高興,因為他們有個這麼好的爸爸。


看到這個我不禁有所感慨

因為就跟小玉的父親一樣

有人覺得很棒有人覺得很怪

只能想說自己開心就好囉
Myvatn wrote:
樓上的好會批評阿, ...(恕刪)


照片美醜自在人心,惟理論對錯是有理可證。樓主既然要加上「教學」文字,自然就要先確定好文字內容的正確性而不是以「非專業」的理由來誤導其它瀏覽者。結果提出指正的人被批評,這社會還真是變了。
不喜歡?就不要看啊!
Myvatn wrote:
樓上的好會批評阿, ...(恕刪)


第一,我並沒有批評或苛責之意。
的確照片有喜惡之分,但是您有先試著看過我寫的文,確定而後論嘛?
建議和批評,是不同氛圍的批判......

第二,討論也必須根據事實。
分享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接受指正也是端正誤論的風範。
在一系列教學心得的文章,能在錯誤中由討論更正,那作者的文章才有二次收益。
否則,天下哪還有所謂正確之事?
天下事,不是爭很大、大聲說就是對的。

M01哪天變成謊言與謬論之網站?
在公開場合,人民有接受正確詳事之自由。
否,何來的進步?何來的自由?

再者,非得"分享類似文章或照片",才能討論"事實"嗎?
這跟"有圖有真相"無關呀!
否?每個人都可以報導錯誤的文,但只有真正的專業攝影師可評判?
如果您懂得欣賞,我也並非只是"論述理論"........
影麻吉 Image - 攝影對我來說,只是想留住那份感動。 http://gaujei.blogspot.tw/
我看是因為片幅和視角吧,
人眼是20mm 掃瞄式的,
(那個M4/3 就是天天在說是人眼的片幅,可是M4/3 不會掃瞄,)
掃瞄後大約有160度角,
至主要的關鍵我看是人直視視角內,是用兩眼生成立體,
指眼球不動,
而人眼左右掃瞄時會看到側面的斜像,

所以如果是用相機,

大片幅大視角就可以做成一定的空間感,

不過那還要看,景物內的關連,
如果有向景深消失物,
深度放射線條,
都可以誤導腦袋,
透視感再加1
建議樓主就分享您家的寶貝照片就好
了不起加上心得
至於要寫什麼文章---類似教學的
那請您要好好做功課
否則真的會誤導不知情的網友
又喪失您當初的美意

同意冼鏡光老師立體感的說法
透視感(同時表現出前中後景).光線(斜順光).景深(控制適度淺景深)影響較大


一張照片整體看來有立體感------透視感影響較大加上控制適度淺景深效果更佳
照片中某個主體看來有立體感------光線(斜順光).影響較大加上控制適度淺景深效果更凸顯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