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rsky wrote:還真的第一次聽到有人用發明這字眼來說明布列松的美學態度...(恕刪)
gursky wrote:
在英譯本這知名的決定性的瞬間一詞雖由Dick Simon所取,但他也是摘自布列松的文句...(恕刪)
gursky wrote:
這些堅持都可視為布列松的「決定性的瞬間」概念的重要環節...(恕刪)
gursky兄您前後的立場為什麼讓我覺得有點搖擺?
先說第一次聽到有人發明這字眼來說明布列松的美學態度
可是您後面所說的論述怎麼反而像是翻盤了?
不過我覺得那都不是挺重要,
我只是強調"決定性瞬間"是廣泛存在於紀實攝影人心中的一種心理狀態。
gursky wrote:
當然這句話不可能是針對攝影,只是布列松由這串接到他的攝影美學態度...(恕刪)
真的不是很能了解您這句話...
gursky wrote:
事實上就他當時環境的主流攝影態度,那些批評者並不認同他的立場...(恕刪)
gursky wrote:
另外有關於大爛問及的批評者一事,我提供一個線索即是Julien Levy Gallery(恕刪)
如果我沒有會錯意,您一開始的意思應該是"主流攝影"不認同他的立場,
所以我問您那些主流批評者如何不認同他的論述?
Julien Levy Gallery代表主流攝影態度嗎?
如果您無法提供足夠的資料也沒關係。
最後謝謝您提供的法文版資料!
weechia wrote:
而布列松所做的貢獻,應是攝影美學史上重要的突破: 帶著小相機走上街頭, 捕抓未曾由他經心設計的畫面....(恕刪)
為什麼您一直提到"貢獻","突破"...
我的文章主要是"從表徵的概念談靜態影像的決定性瞬間",
只是其中舉了一張布列松的照片而已,裡面還有其他攝影家的照片。
您對特定人士希望給予什麼樣的評價,或他的歷史地位如何,這對我來說不是討論的核心。
我只是依照您樓上的問題,儘可能告訴您他在文章中寫了什麼,剩下的您自己決定就可以了。
但我非常相信一般讀者是不會像您誤把文章中的"表徵概念"和"原素互動"跟"布列松個人貢獻"綁在一起的。
為避免繞到文章主題之外,我不會再回應文章命題以外的問題了。
以上如有冒犯到還請您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