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 什麼是決定性的瞬間---談表徵與張力

gursky wrote:還真的第一次聽到有人用發明這字眼來說明布列松的美學態度...(恕刪)

gursky wrote:
在英譯本這知名的決定性的瞬間一詞雖由Dick Simon所取,但他也是摘自布列松的文句...(恕刪)

gursky wrote:
這些堅持都可視為布列松的「決定性的瞬間」概念的重要環節...(恕刪)

gursky兄您前後的立場為什麼讓我覺得有點搖擺?
先說第一次聽到有人發明這字眼來說明布列松的美學態度
可是您後面所說的論述怎麼反而像是翻盤了?
不過我覺得那都不是挺重要,
我只是強調"決定性瞬間"是廣泛存在於紀實攝影人心中的一種心理狀態。

gursky wrote:
當然這句話不可能是針對攝影,只是布列松由這串接到他的攝影美學態度...(恕刪)

真的不是很能了解您這句話...


gursky wrote:
事實上就他當時環境的主流攝影態度,那些批評者並不認同他的立場...(恕刪)

gursky wrote:
另外有關於大爛問及的批評者一事,我提供一個線索即是Julien Levy Gallery(恕刪)

如果我沒有會錯意,您一開始的意思應該是"主流攝影"不認同他的立場,
所以我問您那些主流批評者如何不認同他的論述?
Julien Levy Gallery代表主流攝影態度嗎?
如果您無法提供足夠的資料也沒關係。
最後謝謝您提供的法文版資料!

weechia wrote:
而布列松所做的貢獻,應是攝影美學史上重要的突破: 帶著小相機走上街頭, 捕抓未曾由他經心設計的畫面....(恕刪)

為什麼您一直提到"貢獻","突破"...
我的文章主要是"從表徵的概念談靜態影像的決定性瞬間",
只是其中舉了一張布列松的照片而已,裡面還有其他攝影家的照片。
您對特定人士希望給予什麼樣的評價,或他的歷史地位如何,這對我來說不是討論的核心。
我只是依照您樓上的問題,儘可能告訴您他在文章中寫了什麼,剩下的您自己決定就可以了。
但我非常相信一般讀者是不會像您誤把文章中的"表徵概念"和"原素互動"跟"布列松個人貢獻"綁在一起的。
為避免繞到文章主題之外,我不會再回應文章命題以外的問題了。
以上如有冒犯到還請您見諒!
DU 雙魚的海邊
郭大爛 wrote:
為什麼您一直提到"貢獻","突破"...
我的文章主要是"從表徵的概念談靜態影像的決定性瞬間",
只是其中舉了一張布列松的照片而已,裡面還有其他攝影家的照片。...(恕刪)


不好意思我的討論似乎引起你的不滿,
我也自覺到不該把布列松在討論說得太重,
所以才又引用你說當初沒人告訴你布列松的瞬間是元素的互動高潮,
而拿一些"爛快照"讓你不解有什麼 "瞬間".

最後我也提及若只單純討論張力作為元素互動的最具代表一刻,
我覺得郭兄談得很棒啊!

若不適合就一篇包含那麼多面向的議題局部性深入討論,
(畢竟教給學生時也是這麼多面向一起教出去的呢!)
那我就不繼續下去囉~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我只是怕討論串被拉到"個人歷史定位"方面,沒有不快啦。
原來weechia兄是因為那句話,那我可以了解。
不過當時的確有攝影人拿他的一些品質低的照片要我相信這就是"決定性的瞬間",
這話題在論壇上講也不方便,如果weechia兄不嫌棄可加我MSN再聊!
DU 雙魚的海邊
當初喜歡上攝影並買入相機,就是因為喜歡看說故事的照片,
可是自己有相機後,發現要用照片說故事真的很難,
尤其是一瞬間,就過去了,自己大部分拍的照片都很平凡.....
郭大爛 wrote:
gursky兄您前後的立場為什麼讓我覺得有點搖擺?
先說第一次聽到有人發明這字眼來說明布列松的美學態度
可是您後面所說的論述怎麼反而像是翻盤了?
不過我覺得那都不是挺重要,
我只是強調"決定性瞬間"是廣泛存在於紀實攝影人心中的一種心理狀態。


gursky wrote:
當然這句話不可能是針對攝影,只是布列松由這串接到他的攝影美學態度...(恕刪)


如果我沒有會錯意,您一開始的意思應該是"主流攝影"不認同他的立場,
所以我問您那些主流批評者如何不認同他的論述?
Julien Levy Gallery代表主流攝影態度嗎?
如果您無法提供足夠的資料也沒關係。
最後謝謝您提供的法文版資料!
.(恕刪)


第一個部份:事實上我是很意外你會用「發明」這字眼來說明布列松的美學態度,並且說明這是廣泛存在於攝影人,因此我先就決定性的瞬間一詞字面上去說明書名來源,並提到布列松是由十七世紀一位樞機主教的一席話來引申他對攝影的思考,但是布列松可不是直接把那句話改個名詞就套用,布列松有自己對攝影為何的詮釋方式。我寧可認為這是一種美學態度,或者說是一種抉擇而非「發明」,除非像是杜象發明「現成物」一詞這我就覺得沒啥問題。至於廣泛存在於攝影人這部份,就當時的Pictorialisme決不贊同這態度,但你在最後回文又修正說是紀實攝影人,這點我也是認同一半,如我上篇回覆提到,布列松的「決定性的瞬間」概念應當要導入他的其他原則立場做一個整體的看待,倘若沒有,我不認為我們要提布列松,因為廣義化的「決定性的瞬間」概念,或許可以作為某甲的態度,但跟布列松的概念則不能一併簡化同化,或者我該說大爛這篇標題「什麼是決定性的瞬間---談表徵與張力」是大爛的詮釋,但這與布列松的「決定性的瞬間」是有所距離的。或許大爛的本意即是如此,我不清楚,但我總認為既然提到布列松,去脈絡的說明何謂決定性的瞬間是很怪的一件事。這會讓很多讀者誤以為這句話就是這樣而已,就像杜象搬個小便斗一樣,沒說明脈絡,就會讓人誤解。

有的紀實攝影者運用閃燈、自動相機、裁切相片、偏好彩色底片等,這些都與布列松相異,布列松拒斥這些事物都有他的想法且都與其「決定性的瞬間」有關。

第二個問題:我已經說明了這是十七世紀的一句話,這句話不是針對攝影這當然是毋庸置疑的,攝影術出現在什麼時候我想不用再多說明吧。

第三個回應:為何我會給你這線索乃是因為這間畫廊實在很難說那是主流攝影的態度(我一直覺得主流攝影一詞怪怪的),這間畫廊當時在開沒多久,它展出的作品多是超現實主義、攝影與實驗影片,若說主流藝術的話,攝影(包含超現實攝影作品與布列松的)跟實驗影片這些絕非主流。
況且布列松的攝影進到畫廊這衝擊的當然不會是紀實攝影,而是那些像畫意攝影之類試圖讓攝影成主流藝術一份子的攝影實踐者。
若真要深談主流,布列松站在藝術與紀實攝影報導攝影的模糊邊際這部份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郭大爛 wrote:基本的符號學思考方式(尤其是羅蘭巴特那一套)我認為還是立即需要的。...(恕刪)
 
 
有提到巴特,提供延伸資訊參考,很喜歡這方面的解析文章,也想了解其他人的想法見解等都好
 
班雅明 vs.巴特:論什麼是「危險的」攝影/2018-03-30/arthistorystroll撰寫
 
https://arthistorystrolls.com/2018/03/30/%E7%8F%AD%E9%9B%85%E6%98%8E-vs-%E5%B7%B4%E7%89%B9%EF%BC%9A%E8%AB%96%E4%BB%80%E9%BA%BC%E6%98%AF%E3%80%8C%E5%8D%B1%E9%9A%AA%E7%9A%84%E3%80%8D%E6%94%9D%E5%BD%B1/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