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vyang65 wrote:目前手頭上最廣只有1...(恕刪) 焦段的問題!敗EF-S 10-22是必要的!超廣角的張力,由鏡頭本身視角和鏡頭本身經過變形校正,拉出來的張力。角度、線條也有關係!!就算超級廣的魚眼也很難拍出像超廣角那樣的張力,因為魚眼鏡頭沒有經過變形校正!超廣角拍攝物體是拉直的往外擴張,魚眼拍攝物體是拉彎的往內縮!魚眼鏡頭10MM端,沒有經過變形校正!看起來就是彎彎軟軟的,一點張力都沒有!同一張照片,經過變形校正後的魚眼,變成超廣角,線條變直的,也變的有張力!魚眼鏡頭12mm端,沒有經過變形校正!同一張照片,經過變形校正後的魚眼,變成超廣角,線條變直的,也變的有張力!魚眼12mm端,沒有經過變形校正!同一張照片,經過變形校正後的魚眼,變成超廣角,線條變直的,也變的有張力!
需要超廣角 跟 張力還是買一支10-22吧~~~ 換我勸敗..17也是小廣角但10端 跟 17端是差很多的哩 有些時候真的會不夠廣有超廣角都拍得進去了 不過也要你愛拍風景.... 買10-22才值得不過超廣角也可以拍人 請參考自由自在大大拍的話說 今天要去買17-55了..........應該不會後悔吧~~~ 18-55太好用了.... 我對他有感情了....
呈現影像張力的方式很多我大概知道樓主要的是什麼那不是鏡頭要多廣的問題(台灣拍風景稱得上是一哥的'莊明景 他的135鏡頭最廣不過24mm)而是透視感而透視這東西並不是由鏡頭焦距決定而是鏡頭與景物的距離 距離遇浸透視感愈強那些透視很誇張的照片「廣角」這件事不過只是做到把該拍進來的東西都拍進來真正的關鍵是拍照的位置距離主體很近樓主不妨找時間試試看17-55這樣的焦段其實已經很容易拍出樓主要的感覺了更廣的鏡頭反而可能讓人產生困擾--不該拍進來的東西太多了下面這張就是17-55靠近拍的效果這張又長一點點 18-70拍的手邊一時找不到拍景物的(我對這種效果興趣不大)只好拿人像來充數
Colles wrote:呈現影像張力的方式很...透視這東西並不是由鏡頭焦距決定而是鏡頭與景物的距離 距離遇浸透視感愈強...(恕刪) Colles讲的很有道理 我非常赞同 使用广角镜头的方法主要就是贴近主体 这样张力就出来了我曾经看过ken rockwell的一篇文 见解独到 对楼主可能会有帮助 链接在此http://www.kenrockwell.com/tech/how-to-use-ultra-wide-lense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