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20616 wrote:回應到此為止........我懶的上來了01高手很多...得理不饒人的也不少... 最好別再出現像你這種自以為是的大學生別上來這裡說抱歉我看你只是打打而已你根本沒有真心想道歉先問問你自己的態度吧態度這樣差,大家好好跟你講也不聽你就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大學生我也要領個便當~~
Lanxlot5475 wrote:不會不會不會不會要講幾次你才懂,不會就是不會!...(恕刪) Lanxlot5475兄平心而論,說遮光罩絕對不會影響測光結果嚴格來說是不正確的,是而且是相當不正確的說法事實上,當遮光罩真的影響了相機測光值時,那其實正是遮光罩在發揮他遮光效果的時候只是他遮掉的,是一般來說不希望進入鏡頭的偏射光,是會噵致畫質低下的光而這些不受歡迎,不請自來的光,嚴重的時候的確是會"相當程度"影響到相機的測光值的一般來說,我們"通常"希望相機所記錄的,是那些打在被攝體之後,再反射回鏡頭的光線至於直接射入鏡頭的光線,一般來說也就是我們不希望記錄到的,可能會對畫質產生不良影響的那些不速之客(這裡先除去太陽,星星,各類燈源等等,這類自發光體同時也進入到構圖範圍內而成為被射體的情況)我們並不知道樓主所謂的90%頂光,實際上是怎樣的一個配置跟相機,被攝體間的相對位置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所以,我們也不能保證,這90%的頂光,根據入射到鏡頭角度的不同有多少比例可能直接進入了鏡頭,對相機的測光造成了多少影響也因此我們也無法斷言,這樣的情形加裝遮光罩之後,對相機的測光值是否會產生影響如果說無論甚麼情況下,裝上遮光罩都不會影響相機測光值的話,(也就是都不會遮擋任何角度的光進入鏡頭的意思)那這個配件還被叫做"遮光罩"的話,就真的有點令人不解了一點心得跟大家討論分享,若觀念有誤還請不吝指正
bigandy.gm wrote:Lanxlot547...(恕刪) 大家加油繼續朝 20 樓邁進 ~big 兄 ...照您的說法 , 請問一下如果您拿起您的相機 , 在TTL 的測光系統正常的情況下 , 同樣的被攝物同樣的光線同樣的場地 , 請問有裝遮光罩跟沒裝遮光罩所得的曝光值會不一樣嗎 ? 有機會請您試驗一下 ... 相信您會發現其實是一樣低但 ... 所得影像品質就有可能不一樣 ~小弟以為遮光罩它要遮的是鏡頭四周的光而非從你正前方來的光 ... 而我們要的不就是從正前方來的光嗎 ?通常小弟會把阻擋正前方來的光這樣的配件稱之為 " 鏡頭蓋 " 不知您同不同意 ?
Alan0123兄先感謝您的回應.以下小弟試著回答您的問題"照您的說法 , 請問一下如果您拿起您的相機 , 在TTL 的測光系統正常的情況下 , 同樣的被攝物同樣的光線同樣的場地 , 請問有裝遮光罩跟沒裝遮光罩所得的曝光值會不一樣嗎 ? 有機會請您試驗一下 ... 相信您會發現其實是一樣低但 ... 所得影像品質就有可能不一樣 ~"為此,小弟實際在房間裡頭,做了一個簡陋的測試先從結論來說的話,Alan兄與小弟,可以說是各對了一半怎麼說呢?我們就直接看照片說故事吧首先先放幾張用小相機側拍的照片讓大家了解大致上的測試狀況場地是小弟凌亂的房間,有礙眼處請多包含大致上就是這個樣子,拍照過程中所有物體的位置都沒有變動接下來就來看測試照片吧(照片僅縮圖無後製,同時底下附加的zip檔案裡頭有保留exif可供各位參考)(拍攝時相機上腳架,構圖範圍無變動,光圈先決模式,無曝光補償,測光模式為標準評價測光,iso400,其他細節請自行參照原始exif資訊)第一張,遮光罩取下,Av模式,相機測得的曝光值為 iso400, f/4.0, 1/5 sec可以發現光源雖然沒有直接進入被攝範圍內,但還是造成了嚴重的耀光現象而這種情況即是小弟在上篇文章中所曾經提到的狀況,這樣的光線"通常來說"並不是攝影者所期望的第二張,遮光罩裝上,Av模式,相機測得的曝光值為 iso400, f/4.0, 1/4 sec可以發現裝上遮光罩後,耀光的情況改善不少,但還是有相當程度的耀光發生同時也因為進光量改變(減少)了,所以相機判斷後自動將快門速度放慢了1/3 step而成為1/4sec,也就是整體增加了1/3 step的曝光量第三張算是番外篇,遮光罩依舊裝著,同時再以右手掌遮擋剩餘進入鏡頭的耀光一樣是Av模式,相機測得的曝光值為 iso400, f/4.0, 1/4 sec可以發現耀光已經接近完全消失了,但是或許進光量降低的程度還不到1/3 step,所以相機判斷後並沒有改變曝光量但是嚴格來說,相較於第二張照片的話,這是一張略微under的照片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一張色彩較為正確,飽和,反差較高的照片大家可以從下面連結來下載包含exif資訊的檔案來參考附加壓縮檔: 200809/mobile01-466ec40226b6eedd4b9e0bfe1e53d975.zip以測試結果來說,圖一跟圖二,應該足以證明某些情況下,裝上遮光罩"的確"會影響相機的曝光值,也就是小弟的理論是正確的而若是再看圖二以及番外篇圖三的話,那可以說Alan兄的論點也有可能是正確的也就是您提到的(您會發現其實(曝光量)是一樣低但 ... 所得影像品質就有可能不一樣 ~)這句話但是其實,小弟認為裝上遮光罩後,在很多的情況下鏡頭的進光量是的確有受到影響的只是影響的程度,是否能反應在目前相機主流的1/3step,這樣的程度上這樣說吧,要是今天相機內的測光可以精細到如同測光表的1/10 step的話那小弟應該可以非常確定,上面三張照片的曝光量,絕對都會是不同的"小弟以為遮光罩它要遮的是鏡頭四周的光而非從你正前方來的光 ... 而我們要的不就是從正前方來的光嗎 ?"這句話您說的有點籠統,很難說是對或不對所謂的四周是指多四周呢?而所謂的正前方就僅僅是直接由光軸進入鏡頭的光線嗎?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定要先界定出來,那就是鏡頭的視角,也就是鏡頭能拍攝到的角度,日文中應該是說畫角這裡先引用日本canon官方一個關於鏡頭解說的網頁供大家參考,請看這裡網頁上方一開始第一件事就說到畫角,簡單翻譯一下就是:"...所謂畫角,就是能夠在畫面上清晰拍攝到的範圍,通常是以"對角線畫角"來表示像是15mm魚眼的畫角是180度,50mm是46度....焦點距離越長畫角就越狹小焦點距離為兩倍時,畫角就為1/2,而拍攝的面積就為1/4."依照這樣的定義來說的話,假使我們以50mm的鏡頭來討論那麼超過對角線46度之外的光線,嚴格來說都不能稱之為"正前方來的光線",而應該被歸類為"鏡頭四周的光線"因為這些光線實際上並不會出現在拍攝範圍之內,也就是不應該被記錄下來的光線而所謂遮光罩,理想狀況中就是要遮蔽掉這些多餘的光線所以裝上遮光罩後,的確不會影響本來就被設計為要進入鏡頭的光線(也就是一顆鏡頭畫角內所包含的光線)而會被影響的,會被遮蔽掉的,就是那些原本就不應該進入鏡頭的光線但是這些光線還是會影響成像素質,嚴重的時候也會影響到相機的曝光量的小弟上面的測試應該足以說明這一情形所以嚴謹一點來說,我們要的是"畫角內"的光,而遮光罩的功能就是幫我們遮掉"畫角外"的光不知道這樣的解釋您能夠接受嗎?說到這邊臨時又想到一件事情先前看這段討論串時,似乎樓主有提到"遮光罩只對廣角端有用,望遠端不適用..."云云(這應該說的是變焦鏡頭沒錯吧)其實這句話,以小弟的見解來說,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是正確的而這也正是因為"畫角"這個因素所導致的結果這話怎麼說呢?一般鏡頭的遮光罩,都是被設計裝在鏡頭的最前端而一般的變焦鏡頭,通常在廣角端都是最短,向望遠段zoom in時,則鏡筒長度逐漸加長(ex:EF 24-105mm f/4 L)那麼為了遷就最廣角端最大的畫角,遮光罩就必須以廣角端的畫角為設計依據要是一開始就以望遠端的畫角來做設計依據的話,那麼一旦zoom out到廣角端之後畫面四周便會出現被遮光罩遮蔽的情形,甚至是直接會拍攝到遮光罩內壁這也就是為何說變焦鏡的遮光罩,通常只對廣角端能產生比較好的效果當然也是有例外的設計,像是c家和n家(新版G鏡)的兩隻24-70mm f2.8的鏡頭就是最好例子和其他一般的變較鏡有所不同,這兩隻鏡頭在廣角端時,鏡身都是處於最長的狀態,而望遠端則是最短的狀態再加上這兩隻鏡頭的遮光罩,都是設計被安裝在外鏡筒上(而非最前緣的內鏡筒上)所以鏡頭在變焦的時候,遮光罩並不會跟著前後移動相反地,是把內鏡筒"包在遮光罩裡頭",只有內鏡筒在前後移動這樣一來,在廣角端時(鏡頭最長),遮光罩只比內鏡筒多出一點點(也就是可拍攝的畫角大)而在望遠端時(鏡頭最短),內鏡筒則深陷遮光罩之中,如此也就得到了良好的耀光遮蔽效果這也正是小弟做這個測試時,選擇70-200mm的70端來做這個測試的原因不知道這樣解說大家能明白嗎?"通常小弟會把阻擋正前方來的光這樣的配件稱之為 " 鏡頭蓋 " 不知您同不同意 ?"Alex兄這句肯定是玩笑話了,那小弟也就不要太認真思考,同意就是:P不過鏡頭蓋最主要的作用應該不是阻擋光線就是啦真要說阻擋(假設"減少"也包含的話),我想ND or PL filter應該會是更標準的答案,您認為呢?其實早在第一頁的十樓,bm2000兄提供的連結裡頭就有非常非常好的解釋與圖說了我也再提供一次,希望大家能對遮光罩的原理有更多正確的認識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101869&p=1&archiv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