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kafka wrote:
想不到我兜一大圈, 舉例說明還是說不清楚, 直白一點說說看:
白雲要補償1格到2格, 我有時候還會補到 2.5 格. 曝光補償以取其"去掉顏色影響的正確測光".
多幾格, 是不是應該以"補償完的測光值"來比較? 而不是用未補償前不正確的測光值做比較呢?
不管白雲的點測是 1/500, /1640, 1/800, 補償完是 1/250 的話, 相對於選擇的曝值 1/250...
從 Luminosity 上來說, 是沒有比較"亮"的.
* * *
這就是我的困惑, 我們在說 Dynamic Range 的時候, 在說底片能包含幾格的曝光的時候,
是幾格 Luminosity Histogram 呢? 還是幾格 RGB Histogram?
* * *
另外, 之所以圖上看起來白雲比中間灰稍亮, 原因除了"白色"的視覺效果以外, 我猜是:
1. 或許文包兄修過圖.
2. 或許當時的藍天也需要補償修正, 藍天不是總是中間灰的.
本來想避過討論修圖來提出我的問題的, 現在這樣講比較直, 也僅僅是希望言簡意賅, 無任何不同意的意思.
不是很了解您要表達的意思

我原始的用意其實不是曝光補償. 只是單純的要掌握各部位的明度而已
以確保各部位. 亮部暗部. 都能在底片寬容度範圍內
現場做的就到這裡
掃描後. 對比和色彩處理是一定要的.
尤其是對比. 將各部位的明度調整到精確的數值. 這樣才算是完成.
個人是覺得不適合用histogram去判斷底片寬容度差異幾格. 詳細原理我不清楚. 是就個人經驗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