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萊卡 蔡司 拍出來的照片 真的看得出來!?

華墨圖鴨 wrote:
西門町街拍的測試照...(恕刪)


坦白說,我喜歡這種片子甚於糖水片,幾張影調都不錯,街拍就是感覺,感覺對了,按下去總是有自己喜歡的。
我韃韃的馬蹄 是美麗的錯誤 我 不是歸人 只是個過客
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不是隨興之所致在街上隨手拍拍
他是等待一個可以完美詮釋該事件的時機
所謂完美
構圖. 位置. 光影. 人物表情和姿勢
全部都到位的那一瞬間
就是決定性的瞬間


這張腳踏車的位置是碰巧? 還是在他心中早就決定好構圖位置?



這張路人的位置是碰巧? 還是他認為這構圖和主體背景對比到位. 機會千載難逢而拍?



他只是經過正好拍下?
還是在一旁觀察. 等待四週圍人物表情最強烈的時候. 才刻意按下快門?





twfriday wrote:
另一方面也是手癢, 你知道的 10幾年之癢
所以我也照了很多街拍 ~~
發覺也挺好玩的, 算是打發時間吧


twfriday wrote:
這種事我偶爾也作, 不偏好並不代表我不會作
這隨性拍我旅遊時偶爾會作
不偏好倒是真的


twfriday wrote:
我快20年前, 就到爵士攝影2樓看過布列松等西方新主義大師的大作
放大的哦... 其實也是講究構圖的
瞬間快門,其實也和我等寫意為主的業餘愛好者一樣
為了完美, 同一景點不止幾次深夜或清晨4,5點到達, 就為了補捉瞬間光芒

所以我早學會,不會把大師擺抬面上
加上客觀環境變遷, 工商社會下,
人們大都來匆匆去匆匆, 我也有朋友等我
等到最佳時機, 我也想啊 ~~~




-
文包 wrote:
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不...這張腳踏車的位置是碰巧? 還是在他心中早就決定好構圖位置?
(恕刪)


要是我這張請個朋友幫忙騎過去就好了 ...
照這張之前, 在經過浦東渡輪口時
就看到這家洋人在旁邊等, 表情有點嚴肅
仿佛有什麼不滿..., 看來大兒子在上海摔傷腿
一家人都玩得不開心..

我知道他們在等人全部上了後,他們再上
就在船邊等, 等他們全部動的時候
所有的人腳步都抬動, 而且成一序列時,
才按下快門...

我的知名大師師父常告訴門下, 這個快門道理
當我有機會又不耗時, 也儘量作到...
但我還是比較喜歡拍大自然風光的~~~
不過01版實在不太適合貼這種東西, 下不為例 ~~~


pang8230 wrote:
要是我這張請個朋友幫...(恕刪)

國內很多攝友也都是這麼作的 ~~~ 其實習慣了也還好 ~~~
pang8230 wrote:
要是我這張請個朋友幫忙騎過去就好了 ...


可以阿. 沒人說不行
布列松其實也有幾張被懷疑是刻意安排的
刻意等待和刻意安排. 本來就有某種程度的相似

重點是腦海裡先有那個畫面. 怎麼去實現那個畫面就是技術面的事情了

所以
一切都是必然
絕對不是碰巧. 運氣好. 隨便晃逛拍拍就有

twfriday wrote:
我知道他們在等人全部上了後,他們再上
就在船邊等, 等他們全部動的時候
所有的人腳步都抬動, 而且成一序列時,
才按下快門...

我的知名大師師父常告訴門下, 這個快門道理
當我有機會又不耗時, 也儘量作到...
但我還是比較喜歡拍大自然風光的~~~
不過01版實在不太適合貼這種東西, 下不為例 ~~~


布列松那兩張. 所有背景線條全部朝主體集中
第三張裡面. 所有群眾視線都集中在主體事件上

整張構圖裡面的元素一點都沒浪費

你這張照片多餘的東西有多少. 你要不是說拍的是那一家人. 別人還不知道你要拍的是景還是人


怎麼老往自己臉上貼金要跟布列松比 光是拍照的態度就天差地遠
您的知名大師師父是哪一位
他能/敢跟布列松比嗎
搬師父名號出來的您又怎能逾越?

-
我也來丟一張吧,希望 twfriday 大人別見怪 ...

文包 wrote:
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不...(恕刪)


感謝說明!

街頭攝影還是要等待的, 適當的景, 適當的人出現了, 就是瞬間了.
隨便拿來拍, 看起來就是沒焦點沒主題.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厚,236樓的先生,你的回覆有火爆喔,不過人肉過你拍的,老實說一般般,你還是老老實實表框就好吧,把攝影人都得罪光了誰給你生意做啊?

至於布列松,根據中國那邊實際陪著布列松一起拍照的老先生說,他可是抓住機會就拍,而且是狂拍,因為布先生深怕錯過任何可能的瞬間,我是不知道你為什麼一定要神化布先生然後拿來打自己人啦,但是我覺得你拉大師來打一般百姓跟你發言的口吻一樣都有點小題大做了啦,好不容易大家平心靜氣來交流,真不知道你是從什麼力場出發來興師問罪?
文包 wrote:
可以阿. 沒人說不行...(恕刪)

今天換你發脾氣, 我可沒說與誰並列
我師父也當然沒有像布老國際性的名氣那麼大,
當然在台灣還行的, 起碼是全國美展邀請級的

我只是儘量遵循前輩的教誨, 處理看到的事務
多餘了又怎樣, 另一派說法也可以說是環境說明
如果我把他格放,讓家人滿格, 那也許人家不知道這家人來這作啥
(當然啦, 本來拍建築掛廣角, 那有美國時間再換回標準的,人早跑了)

攝影派別本來就各有擁護者, 布老也許不像閣下那麼狹隘呢
如果對這評論不服, 請拿出東西也讓我點評


本來掛好25mm的, 要拍這個的 ~~~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