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魚 wrote:
建議多拍 負片, 它可以記錄十格以上的景物亮度範圍 ...(恕刪)
關於18%請參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634344&last=6297913
請問什麼負片可以記錄十格以上的亮度範圍?
若魚 wrote:
建議多拍 負片, 它可以記錄十格以上的景物亮度範圍 ...(恕刪)
文包 wrote:
再來看這張sample,拜日在新公園拍的省立博物館。
我測光的重點還是放在藍天,藍天點測得到1/250
同時我再點測其他的物件,得到如圖示的數據:(光圈一律F8, iso50)
白雲:1/500~1/640
博物館屋頂陰影部分:1/100
博物館柱子向陽面:1/250-1/320
地上的樹林:1/50
所以,如果我用藍天 1/250 當作我拍攝的數據
那麼...
白雲會比這曝光值多約 1 EV;
博物館的屋頂陰影會比曝光值少約 1 EV;
博物館柱子向陽面,則跟藍天差不多。0 EV;
地上的樹林會比曝光值少約 2 EV。
(ps.一個EV就表示曝光量差一倍)
這裡可能要稍微提一下RVP 底片的特性。這款底片是屬於超高對比,低寬容度。
最亮到最暗,我個人習慣上是當做四格(四個EV)來看,
再保守一點的話就當做三格,也就是+- 1.5EV範圍內,
在這範圍內的東西都還可以拍進來
超過的話,不是全白,就是全黑了
所以根據RVP 的特性,以及以上點測光的結果
我可以確認白雲可以拍進來,而且+1 EV 會是偏亮,沒錯
我可以確認建築物可以拍進來,而且-1 EV 會是偏暗,也沒問題
而地上的樹林大概就很勉強了,除了樹梢的綠葉以外,應該會全黑...
使用點測光,在拍攝前就可以知道畫面中各部位的明暗程度,也知道什麼部位可以拍進來,什麼部位不行
拍進來的部位,也知道它是亮部、中間部,或是暗部
以此就可以充分掌握這張畫面。
...(恕刪)
easy_rider wrote:
請問什麼負片可以記錄十格以上的亮度範圍?...(恕刪)
joykafka wrote:
1. 畫面中最亮處, 我抓柱子的亮面. 之所以測光柱子亮面的值較暗, 我猜是因為點測範圍太大, 包含了不少暗部所致.
最亮處"點"測應該差不多 1/1000 秒吧. (先不考慮左下金屬反光)
2. 我猜對白雲亮部"點"測可能是 1/1000. 對白色要補償 1到 2格. 補償後約 1/400 sec.
若依所測到的白雲 1/640 對白色補償1.3 格剛好是曝光值 1/250, 圖中白雲應該是中間調, 事實上沒有比曝光值多一格.
看起來還有點亮, 我猜是點測範圍稍大讓相機低估了測光值的緣故.
3. 圖中的藍天, 說不定得補償 0.5 ~ 1 格, 比較近接正確測光值.
再讓我亂猜一亂, 就猜補償一格, 就變成 1/125 秒了 (這裡是反推的, 現場要補償多少, 我經驗不夠, 加個補償也只為了後面表達我的想法之用)
4. 所以,
亮柱: 1/1000 sec
白雲: 1/500 sec (去掉白色的影響, 取整數好說明)
藍天: 1/125 sec (去掉藍天的影響)
簡化問題, 其餘略.
* * *
以藍天為準去曝光的話, 亮柱多3格, 白雲多 2 格, 以 1/125sec 曝光, 亮柱會超過寬容度.
降至 1/250 sec 曝光, 亮柱多2格, 亮雲多 1格, 在曝光寬容度內.
降低曝光值, 顏色比較飽合. 但犧牲了一些暗部.
以上是就所見的圖猜猜, 也有可能因為正片成像(或是掃圖)反差增加了以後, 讓我猜得毫無根據, 所以看看就好,
主要只是想說說我測光時候的想法, 沒有任何修正之意.
* * *
文包兄照片拍出來比我拍得好多了. 不過我的邏輯跟文包兄有點出入, 雖然說實拍時也很 fuzzy, 和文包兄大做法大同小異.
只是從這裡我發現點測範圍的大小, 對於測光的判斷影響不小, 習慣了以後, 依個人經驗判斷就能抓得準, 個人有個人的眉角, 沒什麼好爭議的;
困惑的是, 對顏色需要做的補償EV值, 倒底要不要再用寬容度重新包容一次... 文包兄說得就讓小弟困惑了.
joykafka wrote:
這讓我想到: 一般數位機都"號稱"動態範圍能到8~9格. 不過拍出來最多還是 5格的影像.
這個 8~9 格怎麼來的呢? 本來最亮部看起來是全亮的, 拉一拉曲線, 降一降對比, 居然就有一些影像跑出來了, 所以說那麼亮的地方還是"有拍到"的.
只是這樣的影像, 實際上是沒辦法"賞心悅目"觀賞的, 只能說局部上存在有8~9格的"資訊"吧? 能看的, 也就四五格吧?
* * *
黑白負片也號稱可達 9 格寬容度, 我也不知道怎麼來的, 是不是靠沖出來的?
我用黑白拍低光, 掃出來的圖檔, 沒有比 4~5 格的彩色負片來得好. 或許是我的店家沒有幫我"特調"藥劑
文包 wrote:
我的影像對比全都調整過. 所以都已經不是拍攝時的原始數據了.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