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窮人級世界商業攝影 不可不看

kadoki wrote:
他這樣拍其實ok不會...(恕刪)


以我們公司的標準, Logo 字樣是要出來的.
一團黑就算修出來也很奇怪.所以這樣是我們不會接受.

如果讓logo出來但是效果沒這麼好, 可以接受用修圖的出現.
或 讓黑色稍淡, logo 顯現. 中間這麼黑是有點太重了.

另外, 5d + 中長焦段定焦鏡來拍商攝 是我們要求廠商最少要有的配備.
變形抑制很重要.
先說人像吧
model會喜歡
或說大家會覺得比較好的照片
應該會是這樣的



再一點
你講的根本就是"錯"的
黃金分割不是你所寫的"交叉對角線"的位置
“黃金分割”公式是由一個正方形來推導,將正方形底邊分成二等分,取中點X,以X為圓心,線段XY為半徑作圓,其與底邊直線的交點為Z點,將正方形延伸為一個比率為5︰8的矩形,(Y’點即“黃金分割點”), A︰C = B︰A = 5︰8。35MM膠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這種5︰8的比率(24︰36 = 5︰7.5)
在此一個被認為很完美的矩形,連接該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對角線,然后從右上角向Y’點(黃金分割點,見圖A)作一線段交於對角線,這樣就把矩形分成了三個不同的部分。
這才是黃金分割。

所以我一直在看笑話

看你還要在那耍寶多久
才會發現你所以的照片"完全是用錯誤的黃金構圖點"在構圖

如果你的照片合上你的黃金構圖點
表示你一直用錯誤的方式在拍攝
如果合不上
那表示你根本就在亂掰

你的臉皮確實夠厚啦
這樣多網友在笑你的白目行為
你還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寫那些錯誤的黃金構圖論

smc1205 wrote:
;用135要拍到不變...不一定吧
135也可拍到不變形
正面吃反光並不難啊(恕刪)

真的很難
以他的鏡位來說
只有正前方與鏡頭平行時才能吃到反射
所以
只有拿珍珠板挖洞套鏡頭
但是
還是會留下
鏡頭本身的反射
距離夠遠的話
是會很小洞拉,珍珠板也要夠大張
說不定要從地板延伸到人立姿高度
因為反射的面積加大了
5D+70-200mm拍口紅
也遠不到哪裡去
要遠就換APS機
全片幅拍這種小東西不會比較吃香
即使用上70-200mm也會需要接寫環
反而換來叫難控燈的鏡位
拍商品,像素才王道
全幅不全幅
不是問題
拍高反射小物控燈要好
鏡頭越長越好
因為操作距離遠
變形低,可以放燈的角度多
要不變形
請愛用4x5
120,135都一樣
135移軸鏡
面對小物所提供的移軸量
遇到高反射物體也是難以打燈的
kadoki wrote:
真的很難以他的鏡位來...(恕刪)

這裡有問題啦
"拍商品,像素才王道"
4x5鏡頭因為先天設計要做比較大的成像圈
所以解像力非常低
一般只有120的一半左右
底片時代純粹靠底片有120(6x6)的約4倍大來增加解像力
但在數位機時代
裝上同樣像素的"數位機背"
因鏡頭比不上135或120鏡頭
解像力大幅下降
市面上有人在賣後組轉135的卡板
自己去買一個就知道啦
在數位時代
像素不代表最後解像力
解像力也不代表畫質
canon EOS 1DS III就是最好的案例

什麼叫商攝王道?
客戶的要求才是王道
解像力只代表輸出大小影響

但是在底片時代
4X5因鏡頭因素
最終解像力約120的2倍
120約135的3倍
加一加不過6倍
開根號約2.5
135以20X30為標準上限
4X5也不過是50X75
那以前的大圖輸出怎來的?
滾筒底掃加數位插點罷了
不需要把4X5神話
最簡單的
你看看商品拍攝
剩下多少用4X5?

有多少用數位?
光4X5底片就快停光了
更別說拍立得

現在的135移軸鏡
之前以CANON TSE系列最先進
近來NIKON新的PC也跟上
以CANON TSE 24
TILT就有11mm
在FF相當約上下50%
左右約33%
SWIFT有90度
4X5再強
也不可能擺動180度
因為機身可但鏡頭可沒有那麼大的成像圈

平移也一樣
135還可做更大移軸
只是要改鏡頭
"以他的鏡位來說
只有正前方與鏡頭平行時才能吃到反射
所以
只有拿珍珠板挖洞套鏡頭
但是
還是會留下
鏡頭本身的反射"

這個
跟4X5無關

要做到無反射
是可以的
個中訣竅請自己思考吧

職業跟業餘最大的差異不在品質

而是在效率
好比今天客戶要在現場預覽

你能說抱歉
我這是4X5底片機
不能先看
那用4X5拍立得?
抱歉
因已經停產買不到

4X5有很多優勢
但是也有很多可取代
真正4X5很難被取代的
不見得是移軸
而是另外一項
自己去思考思考吧





商攝大畫素不好?
很顯然買機背的都是笨蛋
以拍去背來說
產品跟畫面比例經常都是無法配合的
會浪費許多像素
比如:瘦長的口紅、方正的包裝盒、香水瓶、圓形眼餅、平拍的衣服....
排出來不是方形就是畫面只用到1/4~1/3
明明是1200萬像素,切完後600萬不到
甚至300萬像素不到
你認為客戶怎麼用?
恐怕連A4 DM都很難用
除非是大賣場之類的吧
135背板我都自己做喔
不用買
所以舊4x5鏡頭解析力好不好我知道
但是
最終印刷品是你永遠無法得知的大小
客戶的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的確現在是速度時代
還是有人要拍4x5 8x10
只是看內容而已
135移軸鏡
換成4x5也不過就是前板擺動
有何好用之處?
很多時候需配合後板校正
4x5的商攝多功能才是好用
不然廠商又何需推出新的數位化4x5鏡頭
當然
以拍攝來說要拍無反射鏡頭黑位當然可以
但是就改變那張照片的鏡位了
數位化是很方便拉
也沒那麼神奇
出圖不夠大,客戶還是自己要插點,
跟別的攝影師競爭時
別人1200萬相素就是紮紮實實只有口紅
自己卻是要加上周邊白底才有
你認為這樣會有競爭力?
能夠跟廣告公司交往的攝影師想必不弱
這時像素的重要性就出來了吧
商攝海很大的
我也沒自認為神人
只是看不慣
明明沒啥大問題的片子
何需把人批的如此?

最後
品質跟效率是要兼顧的
不可偏廢
kadoki wrote:
商攝大畫素不好?很顯...(恕刪)

我覺得你要不要去看一看我中文寫的
:像素不代表解像力:

DC也有1400萬像素的
拍出來會比1000畫素好嗎?
EOS 5D II有2100萬畫素
拍出來會比1670萬畫素的EOS 1DS II好嗎?

我一直要強調
像素不代表解像力
解像力等於鏡頭解像系數+像素-干擾因子
所以4X5機器解像使用同像素機背一樣會被比下去
是因為鏡頭解像力問題
你自己會做轉接板
就拿一個4X5標準180mm鏡頭轉到EOS 5D拍一拍
在用同樣50mm標準135鏡拍一拍
就知道啦
用4X5會比較好嘛?

再一點
你一直以你做不到的東西認為別人做不到
你用千萬畫素拍只能拍出300萬
不代表別人不行
起碼我們就有辦法拍出比客戶要求更高像素的成品
你會有耐那樣的認知
只能說你對排版太外行
我就出過2M以上的海報都沒問題
照你所說同樣的CASE在你手上會掛掉
可是我們不會
那你認為問題在那?
這個討論串到這裡終於出現了不一樣的東西了~
前面兩位雖然有些爭論,但是收穫不小啊!
還有那位講黃金分割線的版友
請問一下Y點是哪邊?我有點搞不清楚....
圖似乎沒看到啊~
住家裡的浪人--arnick
smc1205 wrote:
我覺得你要不要去看一...(恕刪)

很顯然
我們講的事情
是沒交集的
如果只是輸出2m尺寸的大圖是沒用的
那東西
解析度本來就低
沒啥好說的
而且那種製作物
也沒人貼著看
大部分晃過去就算了

真正精細印刷的雜誌廣告稿
跨頁A3之類的大約60MB
店頭高解大型印刷海報沒個100MB能看嗎?
很顯然
沒有就被打槍
為啥?
因為人會貼著看
這東西就不用再凹了

但是
兩樓高的競選海報
只需要30MB左右就能印出來
每個點都粗的像個碗
因為觀看距離夠遠

我不搞印刷
但拍照前也會問問製作物大小、用途
客戶也會提出檔案大小需求
何需自作聰明幫客戶決定
kadoki wrote:
很顯然我們講的事情是...(恕刪)


蠻好笑的
100M你就滿足啦
你是沒看過200M的TIF檔嗎?
所以我就說了
不要以你以前的觀念去認知
數位時代有很多東西是你要重新學習的
我印的2M海報是客戶參加海外展覽用的
沒有你說的那種大顆粒

我再強調一次
你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
arnick wrote:
這個討論串到這裡終於...(恕刪)


圖A
原理1

如圖A:「黃金分割」公式可以從一個正方形來推導,將正方形底邊分成二等分,取中點X,以X為圓心,線段XY為半徑作圓,其與底邊直線的交點為Z點,這樣將正方形延伸為一個比率為5:8的矩形,(Y』點即為「黃金分割點」), A:C = B:A = 5:8。幸運的是,35MM膠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這種5:8的比率(24:36 = 5:7.5)



圖B
如圖B:通過上述推導我們得到了一個被認為很完美的矩形,連接該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對角線,然後從右上角向Y』點(黃金分割點,見圖A)作一線段交於對角線,這樣就把矩形分成了三個不同的部分。現在,在理論上已經完成了黃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將你所要拍攝的景物大致按照這三個區域去安排,也可以將示意圖翻轉180度或旋轉90度來進行對照。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