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

Cudacke Dees wrote:
這本來就是 rule...(恕刪)


那三個英文字還用查?
那你太看得起我了
謝謝你

只是國中的字都會打錯
(還好我懂應該是那個字才對)

「要用科學的方式來推導這 rule of thunmb.
自然要有模糊的定義」

你自己英文要加強吧!

你不是要用科學的成式來推導?
你如果不是要推導出「安全快門」的公式
那是我誤會了


dgg wrote:
「要用科學的方式來推導這 rule of thunmb.
自然要有模糊的定義」

你自己英文要加強吧!

你不是要用科學的成式來推導?
你如果不是要推導出「安全快門」的公式
那是我誤會了


這段文字有什麼問題?
你要先搞清楚怎麼定義 "模糊",
才能接下來針對此作出其他的計算阿!

真是的, 不需要因為別人提醒你去查各字典,
你就開始攻擊性這麼強吧!

rule of thumb 你還是先去查查是什麼意思吧!
阿都跟你說是 rule of thumb 了還在那公式.....
真的快去查一下!!
Cudacke Dees wrote:
這段文字有什麼問題?...(恕刪)


我是知道rule of thumb.
根本不必你提醒去查
但不知什麼是rule of thunmb.


我不是說了嗎?
如果你不是要導出安全快門的公式
那是我誤會你了

這不是挺清楚了嗎?

不知你在火什麼?

攻擊性強?
那你對冼老師的說詞
就沒攻擊性?
也許不是,而是冷嘲熱諷!
了解!

這是別人的樓
跟你的抬槓至此結束
你可回文
我不回
lml640707 wrote:
簡單來說拿任一台可以變焦的DC都行
把防手震關掉
鏡頭拉到最遠端
再看看你的安全快門還能不能用實體焦距計算

您說的沒錯,但前面幾頁以低於實體焦距卻清晰的照片不也是反證嗎?
我本身用EF35f2搭配450D在1/40s也很容易拍攝成功。

lml640707 wrote:
你的盲點在於忽略了不同片幅的成相範圍不同
同樣的偏振
在7D觀景窗上的程度是5D觀景窗的1.6

7D的OVF是100%放大率,和5D的0.71放大率相比實際大小只差一成多喔。
成相範圍的大小並沒有影響光學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離,所以半徑若是相同,
那手震時振動的實際間距應該是沒差太多的。(還是要說比例? 這就回到定義的問題了)

再把這個討論串看了一遍,我同意畫素密度才是真正的原因。
實體焦段相同時(focal length),則振幅是一樣的,例如都移動0.1mm時
畫素密度愈高同時凸顯了這種微震的程度。
同樣是APS-C
1800萬畫素的7D或60D加強了這個振幅,但是D700的500萬畫素DX模式卻反而製造出相較穩定的影像。

安全快門主要是讓初學者認識到愈長的焦段需要愈快的快門。
而這個安全快門(或稱最低快門)的拿捏隨著感光元件密度增加要拉得更高,僅此而已。
第一頁就有這個答案了,真是懊惱自己花了這麼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
beckon wrote:
您說的沒錯,但前面幾頁以低於實體焦距卻清晰的照片不也是反證嗎?
我本身用EF35f2搭配450D在1/40s也很容易拍攝成功。

手持穩定度因人而異
您不能用個人手持的結果想要套用在所有人身上

beckon wrote:
再把這個討論串看了一遍,我同意畫素密度才是真正的原因。
實體焦段相同時(focal length),則振幅是一樣的,例如都移動0.1mm時
畫素密度愈高同時凸顯了這種微震的程度。
同樣是APS-C
1800萬畫素的7D或60D加強了這個振幅,但是D700的500萬畫素DX模式卻反而製造出相較穩定的影像。

謝謝您!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