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經典名作的構圖好在哪呢?

sailon wrote:
眼看這棟樓越蓋越高
...(恕刪)

省省吧~有這麼好的文筆與評論眼光,
不需要浪費時間在這幾張圖上面,花
那麼多精力。

拜數位科技之賜,現代人專心學一年
攝影抵得過以往底片時代五至六年。
這意味著現代作品進步幅度沒有以前
的五、六倍,最少也有三、四倍。

要學構圖與後製技法Flickr、無名、
DCView、手札、色影無忌...網路上
質與量比這幾張圖好的照片,多到不
勝枚數。這才是我們值得用心觀摩學
習的地方。

不過若要討論到作品背後的故事,就
沒有過去與現代的差別了。因為一千
年前人的愛、恨、情、仇與一千年後
的現在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c8631506
c8631506 wrote:
省省吧~有這麼好的文筆與評論眼光,
不需要浪費時間在這幾張圖上面,花
那麼多精力。

拜數位科技之賜,現代人專心學一年
攝影抵得過以往底片時代五至六年。
這意味著現代作品進步幅度沒有以前
的五、六倍,最少也有三、四倍。


要學構圖與後製技法Flickr、無名、
DCView、手札、色影無忌...網路上
質與量比這幾張圖好的照片,多到不
勝枚數。這才是我們值得用心觀摩學
習的地方。


不過若要討論到作品背後的故事,就
沒有過去與現代的差別了。因為一千
年前人的愛、恨、情、仇與一千年後
的現在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你講的好像事實真的是這樣一樣~ 我只知道

五十年後~甚至百年後~這些大師的照片還是有人欣賞

而你那兩段提到的那些莫名其妙甚至連攝影都稱不上的東西

完全不會有人鳥..... 真以為在進步咧

難道你不知道 剛接觸相機 連曝光都不太懂的人 通常拍五六張才抓到一張OK的
而這些人之中~拍兩三年了 還是要拍兩三張以上 才挑的出能看的照片的人
大有人在阿~~~~~~還"進步幅度"咧






小彭新城 wrote:
你講的好像事實真的是...(恕刪)

"專心"兩個字有看見嗎?

大家欣賞的是"大師"這兩個字,
還是大師的作品呢?
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c8631506
c8631506 wrote:
"專心"兩個字有看見...(恕刪)


你確定是專不專心的問題嘛!?




你現在很明顯就是不服氣那些照片

然後就要講 欣賞的人其實根本只是因為"大師"這兩個字在欣賞...






dgg wrote:
「但我就搞不懂了 難道這棟樓裡面 有人是從"那時候"...就一直存活到現在 所以也在照片中 找到那份感
動」

為什麼得從古代活到現在,才能領受古代的感動?

你讀唐詩,一點感動、想像的空間都沒有嗎?
你讀水滸傳,一點感動都沒有嗎?

如果你都沒感動
那只是你不夠幸福吧!不能享受很多動人的事物
可惜呀!可惜!

古今中外,看古代藝術品而感動的,都是「盲從」
只有如你這般聰明的人,才是清醒的?
你也太偉大了吧!

每個人的感動,不會相同
但絕非全部是盲從

如果你認定別人寫的東西
只是文字的排列
那你的藝術細胞的確是零




這種人還真多~~~
小彭新城 wrote:
你確定是專不專心的問題嘛!?

不是服不服氣的問題,是我更相信自己的感受。

如果感受不到感動,掛上"大師"又與我何干?
如果能有感動,即使是blog上的無名人士,
也能吸引駐足。

**********************************

我只想到"專心"的問題,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
不妨提出,對其他攝影新手多少有幫助~
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c8631506
budinx wrote:
這讓我想到現代的 E...(恕刪)


關鍵在此「……解讀和評價隨著我對二戰史的瞭解而不斷變化.」

白話來說,是budinx兄讀了書、讀了史。即使不是感動,對那照片也有了不同面向的了解。
有人說,沒生在那年代,如何感動?如連了解都不想了解,如何感動?

二者差別在此
但有人不明白,且放棄了寶貴的權利,也放棄了享受!
這樣別人是幫不上忙的!
c8631506 wrote:
不是服不服氣的問題,...(恕刪)


好吧 的確~你要欣賞什麼 被什麼感動 是你的權利
但是也請不要意有所指的 好像大家欣賞大師的作品....都是盲目的
大師的作品 沒有要讓每一個人都感動的義務
即使是我 看我所喜歡的攝影家拍的照片 我也不覺得多感動.. 大部分都是震撼
像我看Diane Arbus 我感受到的是 她如何在那個世代 對自己關注的題材持續拍攝下去
而那個世代 保守的人更多 尤其是那些畸形人 憑什麼就這樣讓她拍!?

而我看Vivian Maier 一個保姆 沒受過攝影專業訓練 背著一台TLR 不斷地拍攝每天看到的景物
甚至沒有花錢把這些照片沖出來 不然就是沖出來了卻沒放大成照片
這一種對拍照的堅持 也是讓我感到很震驚
我會反思 換作自己 真的有那麼喜歡拍照 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 也能持續下去嘛!?

我只能說 看大師的照片 看的不是照片本身 而是看大師們如何用照片 展現出自我
拿一兩張在那邊分析構圖好不好 對焦有沒有對到 實在是很膚淺

而要不要培養 欣賞一些純粹事物的目光 這就是你自己的決定了..




對於專不專心學攝影 我的想法很簡單 打好基礎最重要
而我看到最多的現象就是
一個新手 買一台DSLR 曝光正確 準焦的照片都還拍不出來 就開始把整本相本的照片修的花花綠綠
不然就是 很會測鏡頭有沒有移焦 但是自己拍照 都對不太到焦.....
他們也都是專心的 只是專心的方向....我個人不認同


這個討論串很有意思,但也有點可惜
因為當代攝影藝術最重要的是創作脈絡
要了解這些攝影師厲害之處,最好要從完整的系列作品去觀察
當然單一系列中還是會出現幾張特別著名的
不過對完全不認識這些攝影師的人來說,要從單張理解全部也略嫌斷章取義

如果純從構圖面來看,是否有厲害之處呢?
那得先問問"構圖是為了什麼"?
對於攝影創作來說,構圖就像是研究方法,是為了研究目的而存在的
也就是說不論形式美的程度高低,最終還是要回頭去看"能否達成創作目的"

如果這個創作要表達的是"真實的生活感"或"不加矯飾"的感覺
那麼過度的形式美不但沒加分,反而是一種干擾

另一考量是當代攝影藝術創作面對著氾濫的大眾文化,極力地使自己跳脫出來
如果形式美太強,觀者很容易就在表層獲得滿足,停止深究
各位會在這熱烈討論這些人何以成為大師,從不同面向切入,不也是因為對作品的形式不以為然?
像蜷川實花的作品,最常遇到觀者說:"她的色彩真的好漂亮",然後就走人了
很少會反向思考,色彩飽和就可以變成日本當代最有名的攝影藝術家之一,留名攝影史嗎?

所以很多當代藝術作品,不只是攝影,都盡力使形式美降到最低或最簡化
他們不求讓所有人都可以看懂,但求對於有意願看懂的人,將干擾降到最低
大師們構圖的厲害之處,在於"完全符合創作目的,沒有多餘的構圖"
從這點回頭去看其他人的構圖,應該就會發現,真的好厲害!! XD

但以上還是如樓主所言,是排除作品意涵的
若要真正全面了解作品的經典性,那是真正需要眾多不同領域知識去輔助的

另外,我想強調的是,不論是多知名的大師
也都會有比較盛讚的作品跟比較一般的
也會有自己比較認同的跟比較不認同的大師
所以有時會不喜歡大師的作品,也是很正常的啦~ XD
Boyen的含沙攝影 http://www.facebook.com/boyen.photalk http://www.flickriver.com/p
形式美本身可否成為創作目的呢?
答案是可以的
不過呢,轉頭去看看花費大筆拍攝預算極端精緻的商業攝影
形式美要成為創作目的,標準可是要拉得非常非常高啊

Boyenad wrote:
這個討論串很有意思,...(恕刪)
Boyen的含沙攝影 http://www.facebook.com/boyen.photalk http://www.flickriver.com/p
經典名作的構圖好在哪呢?
和一般好看相片的構圖相同,沒有特別

差別在於,攝影元素傳達的情感,觀看者容易共鳴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