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本文已刪)-勿點-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簡易說明

窮苦人 wrote:
按下快門後出現的RAW是前製後的結果,
RAW所呈現的資料是你藉由調整ISO、光圈、快門、構圖後經感光元件轉換而來的電子檔案,
JPEG就是用這RAW去調整出來的圖片成品,是後製。

當然要如何定義是各位的自由,不過上面那篇引我言嘲諷攝影人的文章都有人給分,真不可思議啊。


恭喜你留言講到二樓某人這個禁忌話題...只好掰掰

雖然很想看你繼續討論,

但碰到就碰到了,你想要扯二樓的事情我就直接掰
結果跑去討論串抱怨跟攝影無關的事情.. (我規矩都說清楚了,愛犯就掰)
自己碰雷還想怪別人。

==========

除了光學鏡頭跟大片幅的光學特性(淺景深)目前無法辦到好好的模擬之外,
因為這是純光學

但只要一牽涉到數位訊號的,就不是太大問題

其他的不就是數位訊號處理罷了
設定ISO跟快門不就是取得數位訊號而已?

說穿了高速快門凍結,也是瞬間取得數位細節紀錄...所以可以凍結
只要去AI評估運動方向跟連續擷取就可以去知道正確的影像為何...
縱使極小片幅有極限,但仍舊可以有一定水準

而低快門流水或者星軌,就是連續紀錄數位影像而已,只要連續擷取就好了
只是牽涉到數位訊號的都可以辦到。

手機端在拍照出JPEG前都是RAW紀錄..為了取得更多現場細節...

這就是設備最大目的..
將現場的細節記錄下來。

不然用大片幅要做什麼呢? 不就是為了更多細節取得

落後的影像晶片只是損失更多細節罷了..
前端影像晶片丟失的細節任何後製都救不回來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yuxian wrote:
30幀並非1/30s...
而是一次可以立即處理30個畫面的演算...為了讓使用者不會有按下快門後卻在等成片...
處理器是全速背景運算的.....


我就知道有人沒看內文或者沒看懂引言的內文
在另外一串雞同鴨講,這裡重新說明一下

30禎是指最大擷取量
而總共有三組鏡頭跟三組感光元件,也就是平均每一組就是10禎....
這是分開計算但同時可完成的。

可以想像這是三組相機跟鏡頭同時拍攝
每台相機跟鏡頭當然是分開各自拍攝的....

而這拍攝速度極快...跟傳統的曝光思維完全不一樣。

單鏡頭模組立即處理10禎的畫面就是控制電子快門速度更快使之瞬間完成...
也就採取高速快門拍攝取得清晰的影像....
然後合併取得更多細節...
以及之前所說的圖像分割然後加以作更精確的曝光跟白平衡。
(而且都是RAW演算)

如果這種處理方式會造成什麼模糊或詭異畫面的困擾,
這種技術早就被捨棄了,而不是越來越多廠商採用。

而夜景模式的演算更為複雜,
除非自己手持十分不穩,不然出來的相片也不會有什麼詭異狀況....
(手持小不穩也根本不影響)

用次世代相機拍攝的人何其多,這麼多人用了這個技術去拍攝照片...

說穿了
有模糊還是不清晰問題早就被一堆使用者拿出來罵了。
(根本就沒所謂的叠成拉絲的照片) (傳統思維真的很難解釋)

有問題早就沒廠商用了。
還會等到有人總算懂了這種技術再來發疑問嗎?
這技術都用多久了.....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銀★Club

AI美顏,只要有大範圍東西在臉上,馬上破功!可是大家還是用很高興,都會知道正臉面對鏡頭,決不拿東西在臉邊...

2023-05-16 21:11
補上部分原文

原文已經大改排版跟補充內文,
全部幾近完成90%,
已經快要可以完稿了。

以下是部份補上的內容。


曝光

「次世代相機採用二種合併的方式進行測光跟調整。
先分區測光有個基準再來處理語意分割後的曝光。」

「也就是說影像分割並非純粹還原現場光線。
而是為了增加各分割影像的細節個別調整曝光值,
也因為語意分析後,所以可以去讓曝光更合適。
這樣就可以避免分區測光的缺點。」


#Semantic Segmentation語意分割

「Image Segmentation 圖像分割
Semantic Segmentation語意分割

這是基於深度學習後的效果。
例如常用的單眼可以簡單辨識人臉跟動物等
例如可以獨立提亮臉部曝光跟人臉白平衡。
這是目前單眼晶片可以做到的部分。

而次世代相機可以辨識分割的更多,
也就是會更加精細」

「確實準確辨識出物體的形狀跟種類,然後加以分別處理不同曝光跟白平衡,
讓整體畫面更平衡。

也就是說並非單純還原現場色調,
而是讓晶片知道各語意分割區的場景去做最適合的白平衡。」

另外加入ProRAW跟攝影風格的說明

由上面可知次世代相機的晶片是加強以往單眼晶片的不足。
加以優化攝影成果。

這才能夠以極小片幅的尺寸,突破極小片幅跟塑膠鏡片的先天劣勢。
在不同場景下做最好的畫質輸出。

另外

不過SONY本身手機除了硬件提供之外,
在於計算攝影方面是遠遠落後其他廠商的,
希望後續索尼能夠追上。
(索尼手機一直賣不好,光靠硬體堆料但計算攝影較弱是一大主因)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大家講的很複雜,但越來越多人用手機。
僅是因為現在手機是可以拍出照片了。
以前銀鹽時代,出門都會帶三腳架,因為沒帶的話,晨昏大概就要收工。
現在數位時代加上感光元件進步,有些比例的人已經不會用三腳架了,甚至不用機械快門。
而手機呢,拜AI算圖,已經可以全天候拍照,儼然變成可用的拍照工具。
至於品質,只要同場景比較,手機的確很難贏,但只有一張呢,可能很難判斷是手機還是相機拍照,所以手機照片對一般人還是可以看。
mariase

手機優勢還有方便應付易失敗場景,像逆光人像、夜間人像、低光源、室內外多重光源之類,手機無腦拍就有畫質堪以紀錄生活的成像

2023-05-16 14:24
yuxian wrote:
手機引導次世代相機成...(恕刪)


學習很多,謝謝分享喔~
不客氣,很多人不了解剛好順便簡略說明一下

因為很多人以為進電腦軟體後製就是目前計算攝影做的事情。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認知。
其實差距很多

電腦後製並沒有辦法將迷你小感光元件的畫質後製到目前計算攝影的程度。

如果可以的話,以前老舊1/1.7吋的DC照片,每一張都可以軟體後製的方法到目前計算攝影的高畫質了。

但細節拍攝當下丟了就是丟了,是取不回來的。


所以計算攝影不是後製
這是對當下光源的複雜光學計算,取得當下高畫質的資訊。

後製也沒辦法達到計算攝影的程度。
因為當下拍攝細節跟後續軟體後製用猜測的,還是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就算AI後製可以讓老舊相片以高畫質呈現,也是十分的假。因為那已經不是當下的細節了。
所以會看出很多做圖的痕跡在。

這跟目前使用的計算攝影都是拍攝當下的畫面的細節是完全不一樣的影像。計算攝影跟軟體後製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有人拿軟體後製混在一起談,
就十分錯誤的理解了。


補充內文

「所謂直出,為只經過感光元件轉換後晶片處理的拍攝相片。

所謂後製,為相片產生以後經過任何軟體的調整。

任何相機/次世代相機在直出數位相片後,都可以再度以任何軟體調整創作。

二者並沒有任何牴觸。」

「現在任何一台單眼的RAW檔早都不是原始訊號,而是感光元件的轉換修飾+影像晶片的修飾,
RAW檔早就被修飾過了,根本沒有所謂的最原始訊號。
任何一個大型相機評測,都是採取直出JPEG....
因為不同軟體去開啟同一個RAW檔,就有不一樣的色調呈現,這種不一致的解讀結果會造成根本無從比對。

所以評測相機文都是JPEG直出,而直出就是指機身按下快門產生的相片。」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其實攝影技術層面很多,我只能帶出一點點次世代相機內容。
其餘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爬google。

就知道小片幅高畫質廠商下了多大努力。

心得] 手機引導次世代相機成為攝影主流 之 個人看法

下一篇是彙整國外的RAW比較
只不過當時是比較低階的iPhone 13 pro 相機 (12MP)
但目前iPhone14 pro的主鏡頭已經升級到 48MP了...

雖然是舊片,但可以稍微看一下超小片幅的手機如何用計算攝影跟全片幅的相機比拼畫質。
(該影片有雙方的RAW檔可以下載..有興趣可以自己載來看看畫質)
1/1.7 吋片幅 vs 全片幅

[心得] iPhone 13 pro max ProRAW 之實作(對比 全片幅SONY A7S III RAW檔)


iPhone 14 pro 的細節如下
1/1.3 吋片幅 vs 全片幅 (RAW檔比較)
影片作者對於ProRAW可調整範圍跟這細節感到非常驚訝

來源

同時作者有用iPhone 14 pro拍攝人像模式﹐(降為12MP像素高壓縮的HEIF)


另外同時也跟全片幅比較了淺景深
他認為iPhone14 pro的淺景深模擬非常的棒


iPhone 14 pro 雖然是高壓縮的12MP HFIF
但作者認為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是張非常不錯可用的照片了


次世代相機的計算攝影是建立在實際影像的取得更多內容。

但次世代相機唯獨在純光學的淺景深是無法真正取得正確資訊的。
也就是次世代相機在淺景深方面是完全採用估算模擬的。
除了三角測量外,沒別的硬體輔助了。
畢竟次世代相機上的小光達,因為太小了,所以精細度跟距離都不夠。

如果在淺景深模擬上,500%格放後刻求要100%正確,
那麼可能很難等到了。
模擬上難免有細節小瑕疵,周遭髮絲拍照時都會飄動,這個是算不出來前後景深的.....
如果對這個有龜毛刻求的話,當然是請用純光學的單眼去拍攝淺景深。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銀★Club

有沒有全身的範例???如果能拿釣竿之類的會更好...

2023-05-17 19:02
yuxian wrote:
其實攝影技術層面很多...(恕刪)

yuxian 大的測試,想必也花了很多時間
我現在的頭像是無人機操控像,其實是受了您之前的 dij mini 空拍機的評測,而踏進了喜歡空拍的世界,一日受你影響,之後對您都是尊敬的

知道你對評測花了許多時間,也發表了許多論點,為的就是捍衛自我心中的一份真理
您和我軍中的一位朋友很像,那位朋友為了心中的人權,不惜和新來的連長衝突,但換來的是全連弟兄的聯合抵制,他是英雄,但並不快活

對於世間,我們生在各自環境、各自精彩,我的所知所學,發表出來,我無所畏懼捍衛它。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份自我價值,彼此對立是正常,但能看寬放下者 少。尊重每個不同的「我」,您的發表將會發光發熱

祝福你
.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yuxian wrote:
哈..以後也會少見我...(恕刪)


爬了滿身大汗才到此樓..
說有學到什麼也很有限~
畢竟太深奧的知識都無法深入生活圈應用 !

只見樓主疑似~ 對單眼由愛生恨的情結~
頻頻說單眼的不是~ 單眼的愚蠢~
手機攝影好棒棒! 樓主移情別戀就算了~ 還一直跟手機曬恩愛! 閃瞎了多少旁人啊!

內文也一直提到吉姆林這個名字.. 不知吉姆林大是否也是樓主之前屬意的對象~ 念念不忘啊!
哭天喊地的說.. 為何要傷透了我的心!

若把運算當成後製 其實在光學轉換電學的結果都應該視同後製了!
0與1的結合 運算後造就了單純的影像顯示 再複雜一點用來運算APP所需的結果

所以後製 ? 有需要當成什麼立基點嗎? 還是進攻與抗辯點? 我是認為沒必要!

手機那麼愛當主流~ 就讓你們去當吧! 把它當神主牌弄個牌位放著每天三餐祭拜也可以~


但可以不要因為你喜歡吃機器製的拉麵~ 卻跑來我家說機器製的拉麵比較好吃!

我就是喜歡吃手工拉麵啊!

我也不愛看AI畫的圖~ 我比較喜歡看畫家手持畫筆 畫出來的圖~
世界如此遼闊~ 我只是走過某個角落...
  • 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