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苦人 wrote:
按下快門後出現的RAW是前製後的結果,
RAW所呈現的資料是你藉由調整ISO、光圈、快門、構圖後經感光元件轉換而來的電子檔案,
JPEG就是用這RAW去調整出來的圖片成品,是後製。
當然要如何定義是各位的自由,不過上面那篇引我言嘲諷攝影人的文章都有人給分,真不可思議啊。
恭喜你留言講到二樓某人這個禁忌話題...只好掰掰
雖然很想看你繼續討論,
但碰到就碰到了,你想要扯二樓的事情我就直接掰
結果跑去討論串抱怨跟攝影無關的事情.. (我規矩都說清楚了,愛犯就掰)
自己碰雷還想怪別人。
==========
除了光學鏡頭跟大片幅的光學特性(淺景深)目前無法辦到好好的模擬之外,
因為這是純光學
但只要一牽涉到數位訊號的,就不是太大問題
其他的不就是數位訊號處理罷了
設定ISO跟快門不就是取得數位訊號而已?
說穿了高速快門凍結,也是瞬間取得數位細節紀錄...所以可以凍結
只要去AI評估運動方向跟連續擷取就可以去知道正確的影像為何...
縱使極小片幅有極限,但仍舊可以有一定水準
而低快門流水或者星軌,就是連續紀錄數位影像而已,只要連續擷取就好了
只是牽涉到數位訊號的都可以辦到。
手機端在拍照出JPEG前都是RAW紀錄..為了取得更多現場細節...
這就是設備最大目的..
將現場的細節記錄下來。
不然用大片幅要做什麼呢? 不就是為了更多細節取得
落後的影像晶片只是損失更多細節罷了..
前端影像晶片丟失的細節任何後製都救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