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802 wrote:幫自己個忙,看看有沒有半格底片。 在大片幅底片機的年代,有時候甚至一個底片盒(沒錯,木盒,僅裝一張大底片),會分成數個小格來拍照,連半格都不到Bojaylin wrote:有些底片機會把一張底片分兩次照,來節省底片 您是在說這一台嗎?
Bojaylin wrote:感謝你的了解,這裡很...控制所有變因下,比較不同大小片幅影像重疊的部份。目的就是為了探討理論上,片幅大小會不會影響畫質。...(恕刪) 我雖然對那些"張飛打岳飛"回應不以為然,但不表示同意你的見解。我之前的回文已經申論再三紅字那段話,只能是純理論,毫無實用性的意義,就沒討論的必要了。
還有ISO,DR,這些影響畫質因素,畫素密度相同,大片幅有更多畫素採樣,當二者都縮至一樣大小,大片幅會有優勢,不是只有單單大片幅畫素多放大細節多一項。這點在DXO上都縮圖至800萬畫素測就很明顯看出了,大片幅高畫素,每縮圖一倍,SNR會提升3dB,會帶來動態範圍(+0.5EV)和色彩靈敏度(+1.5bit)提升,這也是S家跟N家大片幅高畫素在DXO都有高分因素之一。
這場鬧劇看了很久,浮起來發文提供個連結一下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66&t=3214599&p=1#41923333不知道對這爭論不休的問題有沒有幫助
Ryunosuke wrote:這場鬧劇看了很久,浮起來發文提供個連結一下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66&t=3214599&p=1#41923333不知道對這爭論不休的問題有沒有幫助 這幫助在鬧劇下有心想進一步了解光學跟電子的關聯好文但對於光學跟電子沒啥基礎的現代3C新人類,他們會憑感覺,憑著對電腦網路的知識,將數位相機用他們自以為的電腦技術來批評,比如幻想什麼控制變因之類的,更有奇怪不同領域壓根打不著關係的類比,比如說超跑跟平價車,但這些罔顧光學物理跟電子的論述,只是無聊硬要比出高下的月經文,這樣的文章,還會再次出現片幅大小造成的光學跟電子差異,這些變因根本無法站在同一個立足點,怎麼比較,只能說是無聊,還不如整理這類月經文頻率可能有希望成為統計分析專題咧
這玩意,用同一捲底片,可以拍17mm或者拍正方格,也可拍半格用他對著同一個景物,拍了17mm後裁一半出來,在用下一張拍半格,然後把兩張放大來看;畫質有變嗎?當然我也可以告訴說,底片的平整度會改變,所以半格跟一格的彎曲度不同一樣會造成畫質差異...你也可以再戰啊,就找出更好的設備讓底片完全平整再來討論...樓主就卡在這,硬把差異化拿掉,然後才來說沒有差異,本來就只能讓大家拿來嘴砲。系統還是要回歸到系統面來看才有意義。
看完大家的討論,原來所謂的〝畫質〞2字,是如此解釋的。不知究竟是畫面的品質?畫面的質感?畫面的素質?畫面的質量?是以上皆是還是以上皆非?難道科技進步了,人就不是人了。而是機器人?PS. 拍謝,我是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