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wdragon12 wrote:
Andreas Gu...(恕刪)


我覺得有一點值得大眾有有省思的

很多的攝影師或藝術家不是瞬間爆紅,都是長期投注某一主題或觀念
不管在藝術市場或者藝術史上,大概都是一位藝術家,一個特點
很少有兩個或三個以上的多重身分

相對於,各位在創作,包含我在內,常常看到哪個網友作品不錯
便逕向模仿,還去買書來練,去聽演講
但最後還是不知道自己拍的是甚麼?
只覺得,很漂亮,很像大師作品就夠了

自己對自己的創作也講不出甚麼邏輯來

也許我們該對自己多了解一點,
用時間去投注某些題材上,也許是自家周圍的環境,也許身邊值得注意的朋友
這樣的作品才有機會顯得出深度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gray48816 wrote:
好多人都說炒作>蘊含

可能我真的太淺
這張照片到底哪點值得炒?
實在看不出來


卡拉揚放個屁,運氣好錄了下來,就會把它炒作成「天籟」,大撈一筆。因為我們的社會有一狗票沒有品味卻愛附傭風雅的土蛋,一聽是「大師」之作都勃起了... 我就從來不喜歡梵谷的畫,說什麼大師都是在炒畫。

各行各業都有炒作,但藝術界與設計界的炒作最為嚴重。因為藝術是最主觀的,好不好完全在於人的想法,而人的想法是可以用各種手段左右的。人性是虛榮的,又具有社會性,不希望自己的價值觀與「社會公認的價值」有偏差。告訴他:這是出於大師之手哦,等於是暗示他「這是好作品,不懂就是你沒有品味」。

一般認為藝術是清高的。我的看法完全相反,藝術家是最市儈、最俗氣的!
jasonli wrote:
我覺得有一點值得大眾有有省思的

很多的攝影師或藝術家不是瞬間爆紅,都是長期投注某一主題或觀念
不管在藝術市場或者藝術史上,大概都是一位藝術家,一個特點
很少有兩個或三個以上的多重身分

相對於,各位在創作,包含我在內,常常看到哪個網友作品不錯
便逕向模仿,還去買書來練,去聽演講
但最後還是不知道自己拍的是甚麼?
只覺得,很漂亮,很像大師作品就夠了

自己對自己的創作也講不出甚麼邏輯來

也許我們該對自己多了解一點,
用時間去投注某些題材上,也許是自家周圍的環境,也許身邊值得注意的朋友
這樣的作品才有機會顯得出深度


Technopiper wrote:
卡拉揚放個屁,運氣好錄了下來,就會把它炒作成「天籟」,大撈一筆。因為我們的社會有一狗票沒有品味卻愛附傭風雅的土蛋,一聽是「大師」之作都勃起了... 我就從來不喜歡梵谷的畫,說什麼大師都是在炒畫。

各行各業都有炒作,但藝術界與設計界的炒作最為嚴重。因為藝術是最主觀的,好不好完全在於人的想法,而人的想法是可以用各種手段左右的。人性是虛榮的,又具有社會性,不希望自己的價值觀與「社會公認的價值」有偏差。告訴他:這是出於大師之手哦,等於是暗示他「這是好作品,不懂就是你沒有品味」。

一般認為藝術是清高的。我的看法完全相反,藝術家是最市儈、最俗氣的!


比對一下上下兩個留言
人的程度實在差很多
看不懂就算了
也不願意花心思去了解
只會丟一句 市儈,炒作 來掩飾自己的無知
安慰自己這些藝術家其實和自己程度差不多,作品能賣高價只是運氣好,炒作
不願意承認其實人的思維感受能力是差很多的
(這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藉由後天的學習得來的)


對大眾展示藝術作品有點像是拿數學家對某個定理的精妙證明展示給一群小學生看
差別在於看不懂高深數學的小學生會承認自己看不懂
看不懂藝術品的大人只會說那都是炒作的啦 大師放的屁都是香的啦....


"If your pictures suck, lense/camera may not be the first things to change."
你也承認人的差異是很大的。既然人的差異是很大的,那又怎麼會有什麼「大師」或「大作」可言?你喜歡貝多芬,卡拉楊就是你的大師;我喜歡工地秀,豬哥亮就是我的大師。

客觀的事物,有「權威」可言。譬如化學鑑定,最權威的鑑定就代表它最準。因為準或不準有客觀、可公評的標準。審美這種東西是主觀的,你覺得美的我不同意。只是口味不同,沒有對與錯可言。既然如此,就沒有什麼「權威」可言。

美術既然沒有權威,就無所謂「大師」或「大作」。推崇這種東西代表對自己的品味缺乏自信,喜歡附傭風雅。
Technopiper wrote:
客觀的事物,有「權威」可言。譬如化學鑑定,最權威的鑑定就代表它最準。因為準或不準有客觀、可公評的標準。審美這種東西是主觀的,你覺得美的我不同意。只是口味不同,沒有對與錯可言。既然如此,就沒有什麼「權威」可言。...(恕刪)


個人對Technopiper兄這段文意清楚的文章覺得很欣賞。

但無諭在科技還是人文領域,提到「大師」二字都是危險的。邏輯判別裡甚少使用它,小弟一向不建議把狀況提升到這麼抽象主觀用詞的層面來談,前面也都避免寫出(到底什麼是大師);事實上堪稱最不具生產力的藝術研究幾乎也來極度排斥。它比較像是媒體用詞。

事物的「客觀」,絕不僅僅受科學研究重視,所有較高級別的人文領域包含純藝術的討論皆視其為邏輯推演的方法核心;這一套方法論的東西在此討論中消殞(應該說是大部分台灣美術教育對於「技法」與所謂「美感」的濫觴環境),個人斗膽認為是源自極為根本與深度的語言環境的問題。藝術研究就心理學、社會學與哲學的嚴謹程度並不亞於大部分人的想象,藝術作品在西方學究來說向來視為上述各領域的「視覺化的表徵與出口」,不是單單僅侷限在「美感主觀」的感受性、比較哪個東西美醜的知覺表達而已。真要講最最危險的「權威」,美術可能慶幸,是沒有的;但藝術,可惜的是,還是有的。

僅小弟小小淺見,討論之樂,無戰之意。
謝謝你的回應,recompress。你說的非常有意思,我要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

很巧,剛剛查關於後製時看到一個人的簽名檔:

"I think the idea of art kills creativity." -- Douglas Adams

「我覺得藝術的念頭扼抑了創意。」

Douglas Adam是《銀河搭便車手冊》的作者,怪咖一個。

其實我們在這裡做的都是危險的事,因為「言論會扼抑思想」,所謂道可道非常道。我同意你的那一刻就是誤會你了...
小弟覺得必須為個人長篇回應做一個盡量簡要的收納:
Andreas Gursky這件天價的圖像,已第三次超越當代藝術的最高拍賣數字紀錄。這位先生的作品於西方評論者分析與批判,以致今日有個極度瘋狂的收藏家以台幣1.3億元價格入手,其切入點,完完全全不是擊在「美醜」或「技術難度」上,而在哲學辯證與美術手法兩者交融的表徵強度上;並且,具備此時此地條件的適度處理(先前網兄所提地景類型學、資本主義逐顯泡沫之異、環境於人關係或環境議題)。


Technopiper wrote:
謝謝你的回應,rec...(恕刪)


哈哈哈,Technopiper提Douglas Adam的幽默反諷文學,精彩而奇異之處應該也不僅在於反諷的文字上正反反正呀。且「反藝術」、「遏抑思想的語言」的概念或理念,早在半個世紀前,自身也被學院給吸納入內形成主流議題與顯學(Postmodernism),形成全世界歷史最著名也最重要的全面性解構運動;此學院即為純藝術的所謂「權威」之一。
回一下與主題無關的可笑發言
Technopiper wrote:

說得好,世上的價值都是被炒作出來的。行銷學的目的就是突破消費者的理性。

以台北的房價來看吧。供過於求、品質低落、環境惡劣、經濟倒退、人口負成長,一間又破又小環境髒亂的公寓還能炒到一兩千萬。因為大家都接受了[房價還會繼續漲]的謊言,它就成真了。

賣的人是為了暴利,買的人何嘗不是為了虛榮?


供過於求.表示房屋太多,想買的人少,以市場機制來說,價格會跌

品質低落.表示房屋品項差,沒人想買,價格不會漲

環境惡劣.以生活機能來說,台北很便利,但是空氣品質差,這主觀意見很重,跟價格較無關聯

經濟倒退.台灣經濟成長指數近年來幾乎都是正的,但是通膨抵銷了多數人的感覺...

人口負成長.表示在房屋數相同的情況下,買的人變少,價格肯定也不會漲

如果上述皆成立,那現在台北的房價肯定暴跌

可惜,並沒有,這是簡單的市場機制所決定的結果

也表示你說的這些條件,除了環境是主觀意識,跟人口減少外,其他都不太能成立

也許你會說有些豪宅,如帝寶,是炒作的結果

但當整個房價都被拉抬時,就不是炒作了...

甚至在奢侈税的消息曝光後,台北的房價還有小漲

目前也沒有跌的趨勢,總統選情未明朗前都是未知數,至多因奢侈税而使交易量下滑而已

不知道你這麼說的心理狀態是什麼,但這真的只是簡單的市場機制所造成的結果罷了...



recompress wrote:
Andreas Gu...(恕刪)


謝謝第十頁99樓的大大提供精闢的分享

勸各位發言前請先逐樓看完每個人的說法再發言,不然真的貽笑大方= ="


阿 丹 wrote:
拍照的功夫我是看不懂...(恕刪)


good
有沒有哪位高手可以運用類似手法與構圖,
用大片幅底片多張接合,
拍出"淡水河II"
相信板上滿口品味的大大們會買單的XD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