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昕* wrote:
還有在追焦的時候也很好用,在配上連拍,就能拍下你想追的東西。
我的技巧不是很好,有點失敗,還有待努力
影響 DSLR 對焦性能的因素有兩項:機身的對焦模組與鏡身的對焦速度。
以 Nikon 為例,目前 AF-S 的鏡頭的對焦速度比起以前由機身驅動的時
代有顯著提昇,能夠的話盡量使用 AF-S 鏡頭比較有利於動態攝影。不過
如果你是使用 F5/F6/F100/D1/D1H/D1X/D2H/D2Hs/D2X 等級的機
身,由於機身馬達本身驅動力很強,即使使用非 AF-S 的鏡頭也可以有很
好的對焦速度。
對焦模組比起鏡身對焦速度對於焦點的鎖定更有決定性的影響。目前 Nikon
DSLR 所使用的對焦模組分別為:
D50/D70/D70s/D100: Multi-CAM900
D2H/D2Hs/D2X: Multi-CAM2000
CAM 後接的數字代表對焦感測器的數目,理論上當然是越多越好。這些感
測器分佈在五個或十一個對焦點上。其中 D50/D70/D70s/D100 只有中央
對焦點是十字形對焦點,而 D2 全系列中央九個對焦點都是十字形。十字形
與非十字形最重要的差別在於前者的靈敏度明顯優於後者,原因是因為十字
形分佈的對焦感測器可以對水平以及垂直的相位差做出反應,增加對焦精度
以及反應速度。對於使用 D50/D70/D70s/D100 的用家,多使用中央對焦
點可以減少脫焦的機率,對於拍攝移目標也可以提昇命中機率。
...恕刪...
縮光圈,由於可以縮的比DC小,所以拍出來的星芒會更漂亮
光圈的數字並不是絕對的。光圈的定義是光圈的孔徑與鏡頭實體焦長的比值。
因此 50mm 使用光圈 f/5.0 時,光圈葉片圍成的小孔直徑大約是 10mm
左右。因為是比值的關係,50mm f/5.0 與 100mm f/10 所得到的孔徑是
相同的。一般消費型的 DC 最小光圈多為 f/8,看起來光圈不是很小,可是
考量到 DC 鏡頭的實體焦距都很短,例如:
Panasonic FZ-20: 6mm ~ 72mm
Canon G6: 7.2mm ~ 28.8mm
f/8 的光圈值在上面兩個例子的廣角端分別表示 0.9mm 與 0.75mm 的孔
徑。在一顆 50mm 鏡頭上選擇 f/16 的光圈所得到的孔徑大約是 3.125mm。
因此這也解釋了采昕兄所引的 Niku 兄那張照片光圈已經縮到 f/22,所得到的
星芒效果與采昕 5400 所拍那一張的星芒效果其實相去不遠的原因。
善用器材,DC 也是好工具。提供一個使用 Panasonic FZ-20 的影友的作品集:
http://www.pbase.com/benoitdurocher/montreal
http://www.pbase.com/benoitdurocher/scenes_de_nuit
http://www.pbase.com/benoitdurocher/tulipes
http://www.pbase.com/benoitdurocher/eglises_du_quebec
odyseuss wrote:
Panasonic FZ-20: 7.2mm ~ 28.8mm
Canon G6: 6mm ~ 72mm
寫反了吧? 剛看還覺得怪怪,G6有12x變焦:p
砍美眉,救小白,快找腋魔俠Online~
由於我自己本身只是個學生(非學攝影)
只是4,5年前,從買了第一台fuji的DC,到後來Nikon的DC及DSLR
加上以前在台灣翻雜誌(那時候翻雜誌還是翻不懂內容在講什麼)
其中最常看到的就是講解光圈大小,曝光時間(書上最常運用的就是"水龍頭"開的大小+下面有一個裝水的"桶子")
那時候還在用fuji的相機,我手上的相機並沒有什麼A模式,S模式,M模式
(現在的DC功能越來越強大了....幾乎什麼模式都有,連情境模式都幫你弄好了)
我只是把自己多年來累積下來的經驗,使用最白話的方式,加上圖片(朋友說有圖會更好,所以我就加上圖片)
分享給不太了解相機功能的初學者
最後當然還要感謝站上朋友的指導(很多知識都是從01上爬文,問問題得知的)
下次如果還有什麼知識,我會繼續分享給大家,謝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