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外閃在TTL Mode 的出力

SniperX wrote:
TTL (Through The Lens) 即以預閃,並由鏡頭來 "看" 閃燈打到主體後反射回來的強弱

以決定實際出力時的大小,故並非單純依據量測與計算 GN = D x F x (ISO/100)^0.5 ...


忘了還有預閃這回事,真是尷尬....
不曉得有沒有那位大德有整理過各家TTL的運作方式差異?
Canon的E-TTL, E-TTL II
Nikon的D-TTL, i-TTL
Sony的ADI
整理出來可造福許多新手呢!
非必取而不出眾,非全勝而不交兵,緣是萬舉萬當,一戰而定!
原始的TTL是不預閃的,而是在正式閃光時經由反光鏡室內的一具TTL專用感應器接收光線強度然後做出反應,其中也沒有加入對焦距離資訊所以那時候的閃燈系統很容易被反射率不同的物體所「欺騙」。
管它是什麼超級世界霹靂無敵大狗鏡!便宜貨萬萬歲!
hammer_huang wrote:
那可以請教 SB80...(恕刪)

會~
FV若是沒有鎖定,重新構圖就會改變出力~
NIKON D700 + MB-D10 + NIKON 24-70 + SB-800
evomagic wrote:
會~FV若是沒有鎖定...(恕刪)

那請問
先後順序是
1.先對背景測光鎖定曝光 再對主體FV鎖定
2.先對主體FV鎖定 再對背景測光
實在有點搞混順序了~
masaka wrote:
原始的TTL是不預閃的,而是在正式閃光時經由反光鏡室內的一具TTL專用感應器接收光線強度然後做出反應,其中也沒有加入對焦距離資訊所以那時候的閃燈系統很容易被反射率不同的物體所「欺騙」。


最初的TTL就是那樣. 油sensor偵測底片面的反射. 抵達預設曝光量後就停止閃光
不過到了數位時代. 感光元件本身像鏡子一樣
這招似乎就不能用了
所以現在數位像機的閃燈都是預閃. 由機身的測光系統來決定閃燈出力

即使是現在. 只要沒有距離資訊/或是不支援距離資訊的狀況(例如跳燈或離機閃)
還是會被物體反射率影響

chchang0402 wrote:
那請問
先後順序是
1.先對背景測光鎖定曝光 再對主體FV鎖定
2.先對主體FV鎖定 再對背景測光
實在有點搞混順序了~


應該都可以. 就是變成要測兩種光
一種是現場光
一種是閃光
冼鏡光 wrote:
您要不要看看拙著冼鏡光,數位相機:觀念、技巧與原理中單元I的詳細討論...(恕刪)

冼老師您好,
在當年微電腦傳真時代拜讀您「漫談micro」的文章,對於非資訊科系的我現在能從事程式設計工作
來說真是獲益良多,可惜的是當時不懂得去蒐集您更早先未讀到的文章,現在想要複習而不可得...

在下曾在這篇 請問有沒有大大拍照是不喜歡打閃燈的? 回覆中提到,
就是為了瞭解閃燈而購買老師的大作、並直接閱讀單元 I (閃燈),還反覆讀了兩三遍,
讓我真正瞭解閃燈的原理與使用方法,不然閃燈原廠使用手冊讀很久依舊沒有概念。
您大作中的其他單元還在持續研讀中,唯一的困擾是書很厚,不容易捧著閱讀...

在此有兩個疑問不知老師是否能指點一下:
1. 您書中提到「慢速同步」這個名詞,是否只要快門速度比相機的「同步快門速度」慢的就稱為「慢速同步」?
 亦或者有需要限定一定要慢到何種程度才能稱為「慢速同步」?
2. 引用在另一本攝影書籍中,作者曰:
使用後廉同步讓背景獲得足夠的曝光
筆者使用閃燈時習慣設定在後簾同步,這是為了要讓背景吃到足夠的光線。如果使用一般
預設的前簾同步,閃燈在按下快門那一刻時就會被觸發,主體雖然被閃燈打亮了,但是主
體背後的背景往往沒辦法吃到足夠的光線而顯得偏暗,看起來就很像一般隨身 DC 拍的照
片。後簾同步會讓閃燈在曝光結束前一刻才觸發,這樣的照片看起來色彩豐富明亮,景深
跟影像細節的表現也會更好。
== 完整引言完 ==
在我的理解中,前簾與後簾同步只會在被攝物是否在快門期間內移動、被閃光凝結的成像
看起來是否自然有關,它應該不會影響總曝光程度才對(假設相機是 M手動模式)。難道
前、後簾同步會在曝光上的總進光亮有什麼不同的效應存在?我以為想要吃到足夠的背景
光,應該跟慢速同步比較有關,但是讀該作者的文章似乎不像是將「慢速同步」與「前、
後廉」同步的用途搞混,我大膽地猜是否該書作者在此的觀念也有點不正確?

ps.您好像是附中20週年左右的學長吧?我是40週年附近的...
martin0215:
「慢速同步」並沒有明確定義是「多慢的快門才算慢」,但是我認為可以解釋為「最高同步速度以下的快門速度」或者是「能夠讓沒有受到閃燈照射的攝入範圍吸收足夠光量的快門速度」。

關於「前、後簾同步」與「慢速同步」,我想您的了解並沒有錯,我想可能是某些相機的後簾同步和慢速同步功能是合在一起的,才會造成該作者有那樣的結論。
管它是什麼超級世界霹靂無敵大狗鏡!便宜貨萬萬歲!
masaka wrote:
...「慢速同步」並沒有明確定義是「多慢的快門才算慢」,但是我認為可以解釋為「最高同步速度以下的快門速度」或者...
我想可能是某些相機的後簾同步和慢速同步功能是合在一起的...(恕刪)

感謝 masaka 的回應,
在下從前一個 DC Casio Z55 開始就一直希望能夠研究外閃,
只不過找了些光觸發的熱靴座依舊避不開內閃的預閃,
但還是對閃燈的許多資訊都努力吸收跟實驗,
直到入手了 LX3 終於得償所望可以玩閃燈了,
剛好該書這部分的說法實在兜不進在下理解的框架中,因此懷疑是否自己的概念有誤,
聽您的看法就比較安心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