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張照片一在我看並未有特別的感覺
也就是感覺不出FU
二如要同樣的場景要我拍
我根本不用任何後製就能完成
三就是我不懂為何上面會有網友說:第一张算不上大光圈吧,也就5.6光圈左右,主要是打灯时把光打到左面墙去了,后期的也就加暗角和退饱和,第二张的应该就是大光圈高角度拍摄了
第一張的光影很明顯的是從上方反射,怎麼會是從左邊?
不相信的網友找個模型拍拍就知道了
第二張又怎會是大光圈高角度
因為景深很明顯在衣領開始到人臉
以標準鏡起碼要f4以上
角度很明顯是在攝影垂直向的LEVEL位置
怎麼會是高角度?
不相信的可以去問問原拍攝網友
是否有架梯子或從樓上拍攝
如果沒有就是LEVEL平視角
再一點
如果使用"退飽和"
顏色的落差將不只於此
最基本的攝影理論中
在學院派有五大構成
在這兩張照片中我並感覺不到有那些特別的表現
LOMO風大概在10年前看過一篇自製LOMO說明
裡面寫的讓人笑翻
有一項是要貼黑膠帶
因為一定會漏光
其他想不起來
文章應該以也找不到啦
但是點出LOMO最大的問題在’不可控的意外”
所以LOMO風變成意外的美感聞名(邊角失光,低解析,低反差,色偏,耀光等)
但是不代表這樣風格適合在所有題材
等你照片越看越多就知道了
刻意在不適用的題材去硬加低畫質風的LOMO表現
只會變成為賦新詩強說愁
第二張照片真要說頂多算"偷拍"
在國外標準攝影辭典的偷拍定義:未經刻意安排的拍攝
主要是要表現自然的感覺
並不一定主角要不看鏡頭
只要符合未經刻意安排的拍攝
都可列為此項
第二張照片的眼睛是"半閉的"
眼神方向卻是?
是空的
如果能把她眼睛注視的物體加入畫面當做第二實像空間
就能延伸出基本的攝影理論中在學院派有五大構成的第二項
再把右邊礙眼的路人甲背影避開
就能延伸出基本的攝影理論中在學院派有五大構成的第三項
好萊塢有位導演說過:如果這樣物品在故事中沒有關聯,我就不會讓它出現
一樣的道理套在照片上
那個沒有意義的虛像空間留它幹嘛
第四項就要看功力啦
第一張照片的主角沒有表情可言
原因很簡單
給樓主你自己先想一想吧
但是
HOLLYWOOD如果照你的方式做
所有的片都不用拍了
理論是前人整理的知識
懂了不一應會發揮
但是連懂都不懂就沒有辦法知道問題跟進步
如果你要是認為我說的有錯我也沒有辦法
因為很明顯的我所說的像照片一得燈不是左方而是上方
照片二的角度不是高角度是平視角
光圈不是大光圈(起碼要F4才有可能有那樣長的景深)
如果你認為有問題歡迎提出實驗反證
如果樓主跟拍攝的人只是喜歡聽好好好棒棒棒
我就另外寫一篇"好好好,棒棒棒"的回文
也不用寫我事實的觀感就是啦
再一點
年初曾經幫某婚紗面試攝影師
那位攝影師想全包正職跟兼職
我很坦白告訴他
你有本事全包就全拿去
但是
這是要考試的
要是考不過
是不會讓你上場的
拍的不好
是不能跟客戶收錢的
你要怎麼辦
而且我是主考官更不可能放水
你認為要讓他們真正學到東西還是放水等他們出問題後在那不知問題出在那比較好嘛(這時就需要那些理論去修正囉)
我是新手!!想要了解一下....
我上網 在 知識+ 查 都沒有!!!
是去圖書館借書 就可以了嗎?!?
感覺好像是 教科書 的感覺!!
我也想學看看理論 就像 會音符 才會譜出一張動人的樂曲
新手發問~~不懂 請見諒!!

smc1205 wrote:
我是覺得不能理解這兩...(恕刪)
smc1205 wrote:
第二張照片的眼睛是"半閉的"
眼神方向卻是?
是空的
如果能把她眼睛注視的物體加入畫面當做第二實像空間
就能延伸出基本的攝影理論中在學院派有五大構成的第二項
大大提供的是學院派還是實學派?不過不管如何照片只是個圖像,人要怎麼看都有個人主觀。某些人的主觀可能有回憶或是記憶延伸的畫面,對他們來說會呈現出故事。
小弟私以為這張照片沒有你說的注視物反而夠味道。
Maybe a book, a cell phone msm, a letter or a gift, from some one she love...
FE2 拍正片
Shai wrote:
大大提供的是學院派還...(恕刪)
"大大提供的是學院派還是實學派?不過不管如何照片只是個圖像,人要怎麼看都有個人主觀。某些人的主觀可能有回憶或是記憶延伸的畫面,對他們來說會呈現出故事。
小弟私以為這張照片沒有你說的注視物反而夠味道。"
這很簡單
我所說的是美國學院派的資料
;某些人的主觀可能有回憶或是記憶延伸的畫面,對他們來說會呈現出故事。;
這就有問題了
如果美要所謂的共通性
就不能以;針對單一人的回憶特定含義;為表現
因為
其他人並不知道你的回憶
自然不會有;任何的同樣感覺:
眼神非注視畫面的表方式有很多
但是
起碼我並不會從此照片中感覺到有任何的吸引力
尤其我上面說過了
這兩張照片
我不用任何的特別手法或燈光就就可拍攝出一樣東西
對照片一燈光有人能說是左方燈光
我說是上方
這裡有原作者可以去問問就知
第二張照片的視覺空間不足問題以及角度光圈也能被說成高角度大光圈?
再一點說過
照片一缺乏的表情是這張照片最大問題
當然你可說作者照片並不想進步
只是拍拍好玩的生活照那自然以上都不用管啦
但是對有心想把照片提升的
上面不是很重要的嘛?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7/mobile01-cfdde4e8413a8aabdeca685a2d812d4d.jpg
非面對鏡頭的拍攝照
可營造旁觀者ˇ的視覺觀察效應
但是這張照片的視覺空間並未有延伸感出來
再舉個case
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807/mobile01-815fd98770ee25c82a824f3037876771.jpg
這張照片的延伸感很好
但是卻忽然被切斷了
問題你可自己想想
學院派的攝影要求是奠定基本攝影基礎後才能去實戰去拍攝
而不是瞎拍摸索然後不知問題在那
美國攝影學院不是你有錢要去唸就唸
他們會要你先交作品
而且不收連作
其中的原因
就是要讓有一定基礎的人在同一程度一起授課
不收連作的原因是連作的作品很多都是"堵骯"的
不是真正懂怎麼拍的
你還認為那些基礎不重要嗎?
攝影聖典裡有作品進步只要學會兩樣東西
如果照你的講法
以上都不用評了
每張都是好作品
閉著眼睛拍都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