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拜託大家教我怎樣夜拍人物能夠拍的清楚 我今晚試過我以為我成功但我失敗了

回到攝影基礎~~
背景的~ 人物的~ EV值根本不同~~
而你有加 閃燈 是對的~~
這時 你要以背景 EV 值為準~~ 手動調整 閃燈強度 來配合背景 EV 值
而 以現在 閃燈TTL 的強悍~~ 自動應該都可以 搞定~~ 頂多 調一下 閃燈的 +-EV

如果 閃燈太強 她們眼睛會痛 CANON 早就被告到倒了



首先...景深估算最基本的口訣:與焦長呈反比,與片幅大小反比,與距離呈正比;前一句的意思是等光圈越長焦景深越淺,最後一句是等光圈物距越遠景深越深;所以攝影師拍照時常常不斷地調整焦段&距離,嘗試找出一個"適當"的點才"願意"按下快門,這應算是非常標準的拍攝程序(或說是習慣吧);

反正現代機身畫素大多夠用,所以夜拍儘量光圈全開其實問題不大,多用偏廣角端讓景深更深即可,再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避免難看的近距離透視+增加拍攝距離等於加深景深),事後再適度裁切即可,這樣的做法可以儘可能壓ISO(最大的光圈+短焦較低的安全快門);日常用途,不可能每一張都要出大海報吧?

另外,動作凝結有分快門&光凝結,夜拍你願意帶燈已經算搞剛,這對你爭取較低的快門速度已經很有利,況且人都已經坐下了還需要多高的快門?重點是你要更好的畫質&出片率,與其老是硬拚機身規格+閃燈,不如作好基本的拍攝程序,做適度的指揮&調整,讀秒告知何時按快門,然後仔細觀察迅速快按幾張,這樣才可以有助於減少失敗省麻煩;

下面這兩張(陌生女孩)是曾PO過的例圖,Oly E-M1II+12100 F4,ISO 200,無閃,快門1/4,等效焦段好像100多;第一張還在動當然人就糊了,但只要坐下來抓準時機一樣足以成片;



平時夜拍最多的當然就屬女王,說實在的,為了維持比較像樣的畫質,無論哪個片幅系統,ISO罕超過1000,(頂多就用內閃)快門也很少用超過1/60;
X-E2,XF35 F1.4,ISO 400,F1.4,1/45,內閃(-1~-1.7 EV),A模式,固定ISO
X-E2,XF35 F1.4,ISO 400,F1.4,1/30,內閃
X-E2,XF35 F1.4,ISO 400,F1.4,1/20,內閃
這張是在行進間突然抓拍的,按下後才發覺快門太慢,但借助光凝結(浮光掠影的)效果,人臉足以辨識,所以沒刪留下來了,其實還算喜歡,女王也沒意見;

GX7,玩具魚眼,ISO200,1/15



跟她隨便出去逛逛的生活隨拍,都嘛是走走停停,應該都還不算是完全穩定的靜止狀態,大多數情況下快門1/60 OK,失敗率不高,不造成困擾,但這樣即使是片幅較小的M43或DC,畫質也高度可用,這樣小片幅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不大需要擔心景深太淺;日常用FF不但太大,還真的要多注意一下景深涵蓋範圍的困擾(尤其像拍食物的小微距,嫌麻煩乾脆用片幅最小的手機拍);

還有,拍攝者&被攝者之間應該是一種"合作"的關係,不該你自己一人傷透腦筋,而被攝者卻可以毫不在乎一點也不配合!?都是親友家人,有啥不能溝通的?有時候,你不講清楚,對方也不知道該怎麼配合(才可以拍出清晰高畫質的好片);

另外,至於該如何決定基本參數,(一般用途)大致都先對背景測光,然後再對人調整閃燈功率;很抱歉這麼講...你的範例圖有人極輕微的焦外是最小的問題;這圖縮一下根本看不大出來(也罕有家人會去放大針對);你這左背景大爆,右背景沒意義又暗黑,中間還有個突兀的不銹鋼的什麼箱...看著都不覺得難受?假如是我,拍攝的相對位置會往右移(避開反差太大又醜的右邊),調整親人坐位避開或擋掉不相干之物,然後針對背景高光測光(設定光比來決定如何設參數),最後才是對人調整閃燈出力(一般用途TTL加減EV即可);至於輕微失焦?記住並體會開頭的三句口訣;夜間都還用到F4的小光圈,再失誤就很難交待了;
樓主都已經花了這麼多錢,買了一台這麽好的相機,不要怕用高 ISO!先把閃光燈放一邊不要用,你只要確定快門夠快 (1/100、1/200),就用自動 ISO。這台就算是 ISO 12,800 的 JPG 都很乾淨。

我應該會先買24mm F1.4L鏡 我喜歡近近的拍 細節多 高清 然後柔光罩擺高擺進 開小火力慢慢拍 作天戶外風大 柔光罩會自己轉圈圈 ....... 诶


買 24 1.4 也無妨.. 至於拍攝方法, 建議你相機繼用 M mode, 閃光燈也是 M mode 手動輸出由 1/128 開始試

傳統閃光燈口訣幫不了你. 那些控光圈閃光燈拍人, 控快門拍背境.. 硬將現場光與閃燈分離, 怎樣拍也不自然.

因為光圈愈大, 現場光責任愈大.. 除非你去拍極光現場光照射到人物是 0 光度全黑, 既然用得大光圈 24 1.4, 就必然採到更多現場光

自然閃燈效果, 關鍵是要做到閃光燈能融入現場光源, 先假設目標是光源是各取一半. 因為閃光燈力度用得愈多, 愈容易露出破綻如影子, 閃光燈由近至遠照射到地上... 現場光剛好可幫助減輕那些影子及因閃燈距離而出現的光差

相機 / 閃光燈 TTL, 也幫不了你, 它永遠不會知你想做到人與景交融自然效果, 只懂照亮主體就工作完成交差了事. AWB 也是不懂你混合了現場光光源只懂以閃光燈色溫作前設, 這會錯得很離譜..

24 1.4 到手後, 先學習看測光尺, 人像主體需要多少光圈快門ISO, 採現場光只可採一半就足夠. 那就是欠曝 1 級足夠了, 閃光燈輸出也同樣, 人物主體如需要閃燈 1/64 輸出, 少 1 級用 1/128 足夠了.. 最後看混合效果, 人物如果仍然失曝, 再考慮從現場光 / 閃光燈多加一點, 最後變 7: 3 或 3: 7 光源比例

除學習看測光尺 + 手控輸出, 燈光燈完美融入現場光源的關鍵, 是必須離線閃 + 控制閃光燈色溫與現場相似. 最後手段就是手控白平衡至與現場光色溫接近, 或你想要的白平衡效果

熟習閃光燈與現場光交融後, 就可再疊加更多 LED / 閃光燈燈光效果, 背境愈黑, 愈客易做出燈光特效, 不用再畏懼遇到暗黑背境.. 最後兩張是想拍雨點, 是我遇到最難拍好的夜景人像

EF 50 1.2 L + 1DXII


Nikkor 58 1.4G + D5


RF 50 1.2L + R5


FE 50 1.2GM + A1


EF35 1.4 II 1DX II





PS : 如看到最後, 拍夜景別相信 R52 LCD 即時顯示曝光效果, 因為 R52 在插了閃光燈後, 就假設閃光燈TTL 會照亮主體自動加光. LCD 不會再正常顯示真實現場光曝光效果, LCD即時顯示會錯得交關, 所以才叫你學習看測光尺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