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uscc wrote:
街頭攝影最吸引我的是那種 extraordinary scene or moment in ordinary daily life,15 最符合這樣的視角。雖然構圖還可以更乾淨些,但瑕不掩瑜,這樣的畫面帶有一種我喜歡的超現實味道。
flyingf wrote:
我照片有在其他地方發表或是求磚,有些照片迴響很好(1.6k upvote, 120k viewers),或是完全沒人看,但是受歡迎性或是批評不會改變我照片的價值,而是提供一個不同的觀點。
迴響很好的是哪幾張?
向山這張(3)的構圖確實是好的,建築的幾何線條與人物的位置搭配得很不錯。這類的街頭攝影很多人愛拍,包括你在別處提到的 Alan Schaller 也有部份這類型的照片。不過我對這類的街頭攝影興趣不高,雖然幾何形狀很美,但我會覺得看起來比較「機械」、少了點「人味」。
這類照片的重點其實建築甚於人物,等待的是一個人物入鏡的快門機會,今天如果改擺一個動態形狀的仿真機器人鑲嵌進去,最後的視覺效果大概也差不多。而且,建築線條以及光影的主要貢獻者是建築師,拍攝者的比例相對較少,這也減少了街頭攝影的創作成分。簡單的說,就是不夠「街頭」,而街頭的特徵是:不定、隨機以及自發性。
22 這張我看不出特別之處,可能會注意到的是人被框起來,但是這也還算常見。如果今天是一個工人拿著窗框走過去,而人物被動態的框起來,或許會有比較多的構圖趣味。21 這張可能拍的點是女店員的眼神或頭髮,但跟 22 類似,我覺得影像不夠「抓」,特殊性還是少了些。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locuscc wrote:
這類照片的重點其實建築甚於人物,等待的是一個人物入鏡的快門機會,今天如果改擺一個動態形狀的仿真機器人鑲嵌進去,最後的視覺效果大概也差不多。而且,建築線條甚至光影的主要貢獻者是建築師,拍攝者的比例相對較少,這也減少了街頭攝影的創作成分。簡單的說,就是不夠「街頭」,而街頭的特徵是:不定、隨機以及自發性。
「3.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謝謝你的釋疑,我也是這樣想。很少fishing,蹲了十幾分鐘出了三、四張,就美觀跟構圖嚴謹來講,雖然比我陌生人像好看,但是太 low effort,街頭人像至少還要去問,還會緊張,被拒絕會痛,就算接受之後還要掙扎怎麼在很有限的時間、光線、環境、背景拍照。
今年我在 reddit 上接受度最高的三張照片,雖然 upvote 比較像是 popularity contest,上面願意給 critique 的也比較沒打到點,但是作為照片吸引力程度的指標還是可以的。
第一個是 「29.對稱」 1.6k upvote 120k view,
第二是 「7.高美溼地之二」 女生跳舞那張 大概1.2k upvote
第三則是「15.爵士音樂節之五」 狐狸那張 850upvote , 60k view
我個人最喜歡則是高美溼地那張,以一般攝影眼光來看,還是比較美的。我回去看這張照片拍攝時序,從看到女孩跳舞我按下第一張快門,到女孩害羞停止只有 37秒鐘,我拍照失敗率很高,所以這張算是運氣很好。
非常謝謝你的觀點,比任何 upvote 都還有份量。
flyingf wrote:
第一個是 「29.對稱」 1.6k upvote 120k view,
第二是 「7.高美溼地之二」 女生跳舞那張 大概1.2k upvote
第三則是「15.爵士音樂節之五」 狐狸那張 850upvote , 60k view
我個人最喜歡則是高美溼地那張,以一般攝影眼光來看,還是比較美的。我回去看這張照片拍攝時序,從看到女孩跳舞我按下第一張快門,到女孩害羞停止只有 37秒鐘,我拍照失敗率很高,所以這張算是運氣很好。
29 這張從 street portrait 的角度來說我也喜歡,是有特色的,雖然我沒在拍這類型的照片。可以考慮擴增為圖組,例如將主題訂為台中地區的街頭情侶,專門拍服裝或風格鮮明的情侶人物。高美濕地這張 (7) 場景的色調與氛圍很棒,女孩的跳舞姿態或許不是最佳的快門瞬間,不易清楚辨識是在跳舞,如能有更具張力的舞姿會更有效果,必要時就開連拍。這張作為背景的人物稍凌亂了些,這可以多拍擇優來解決,而且現場除了作為焦點的主題人物外,背景也宜考慮進去,最好形成拍攝時的直覺反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