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數值越低=需要較長的感光時間~因此快門會較慢~除非利用大光圈補足~優點是成相較為銳利清澈!
反之ISO越高~需要的感光時間則會越來越短~因此快門也可隨之提升減少手震~但缺點就是成相雜訊較為明顯!
所以ISO是需要看拍攝的場景來選擇~以達到拍攝的成功率~如昏暗的室內或夜拍就需要使用高ISO~底片也一樣!
EV的增減則是會影響到成相的亮度與對比~加越多就越亮~減越多就越暗~也是要看被攝物的光線和場景來做選擇!
EV則跟ISO沒多大的關連~不管你用多少的ISO去加減EV~拍出來的照片都差不多一樣~只有光圈與快門數值會變!
以上簡單來說就是這樣~如果要更詳細的運用ISO或EV來製造出效果~請至"辜狗"或各大書店翻一翻攝影書來看吧!
1. ISO調高, 但快門跟光圈不變 -> 感覺變亮了!
2. EV調高 -> 相機自動調整了快門跟光圈 -> 感覺變亮了
當我在拍照的時候, 我是這樣想的, 把ISO當成是感光原件接收光的能力的指標, ISO越高, 可以用比較小的總入光量來拍照, 達成夜間拍照或需要高速快門的時候用, 因此同樣的快門x光圈會比較亮
而EV是告訴相機我要亮/暗一點, 給我比測光錶估計的再多/少一些的總入光量, 快門x光圈不是固定的, 所以會變亮或變暗!
ps. 新手的認知, 如果有誤, 歡迎先進多多指點!
六百隻貓狗寶貝等待大家的愛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0&t=602993&p=1
大胖胖0433 wrote:
甚麼時候該調 ISO ?
我的習慣, 如果達不到安全快門速度, 會先調高 ISO.
如果光線充足, 沒有安全快門的顧慮, 就調光圈到希望的效果.
大胖胖0433 wrote:
甚麼時候要調 EV ?
我的習慣是: 拍白色主體時, 增加 EV. 拍暗色主體時則減少 EV.
以得到與現場一樣的明亮度.
--
The same lotus of our clime blooms her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