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xel33 wrote:有藍天還好,最怕密...(恕刪) 人眼可以看到天空也可以看到地面的建築等等,是因為人眼的瞳孔可以隨時調整你要的入光量,可是相機是一次性曝光,遇到高光差時就是天空清楚地面就黑媽媽,地面清楚天空就爆了。因此新的相機就有HDR的功能了,其實就是要弭補這一缺憾,當然HDR也不是萬靈丹,不過聊勝於無不是嗎。常見就是亮暗交接處容易有白邊現象,還有就是色偏差等等。我來簡單說明一下好了,因為我都拍JPG因此對於一些像機裡的一些功能也就常摸,就熟習了。相機裡有個對比,其實就是亮越亮暗越暗,加對比就是將光差拉的更大,反之降對比就是將亮與暗壓縮,因此會出現較平坦霧霧的不銳利的圖像,但是這功能逆光時我會用看看的,雖醜醜的,但聊勝於無。除此之外,各家相機或許也有其特殊功能,找看看吧,以S家有個DRO功能,這功能就是叫動態範圍調整用的,光差大時開上去會盡可能的滿足一下大過大的光差怎麼放進圖像裡。當然DRO它也是後製的一種,感覺上就是天空壓一點地面拉一點,調多少就看個人經驗了,因為條太大也是會有色偏的現象的。我會將這樣壓過的圖像當毛片,因為盡可能的保留了細節,否則爆了或是機近全黑後面在後製都很頭疼。圖一,是降對比開一些DRO,感覺上雲的層次還有啦,大樓跟人也是還免強可見啦。髒髒醜醜的那是必然。圖二是後製,將暗部拉起來,亮部壓一些些。因降對比失去的銳利度就自己補一下。如果要人禿顯一些些那就人給他增亮塗幾下。就變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