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現在隨便的相機都秒掉早期電視節目的畫質嗎?


busamartin wrote:
這應該是費 話了 ...(恕刪)


是啊 大家手上的smart phone不知道比當年上月球的太空船電腦強幾倍呢~


Forever宇 wrote:
如果以膠卷來說,底片重新轉檔畫質是有機會比現代的消費用相機好;但就如樓上大大所說,底片保存不易,有些電影會保存底片,但電視節目大多是不會的。


據我所知大多數電影都是用膠捲拍的(近幾年有用數位),不過以前的電視節目也有用膠捲拍的嗎?
leecheelin wrote:
底片解像力都勝過當年電視節目解析度
這現象說是科技的進步不是很貼切
電視節目解析度特意降低不是攝影器材的問題
而是系統的問題...(恕刪)


還有
不要拿電視節目的影片畫質來比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全幅單眼這麼多人在玩~
廣播用攝影機,甚至是電影級攝影機,也未必每一台都有用到全幅以上的感光元件大小...
拍出來的畫質就會比較差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一般電視節目與電影,
通常旁邊還會搭配完整的照明設備,
就算是夜間戶外,通常還是會搭配打光照明的
所以大感光元件的高感度優勢在廣播級,電影級的製作來說,
並不是非常重要的考慮項目~
因為只要有好的照明設備與優秀的幕後工作人員的輔助,就算是手機,畫質一樣能拍得嚇嚇叫~
(這種等級的照明設備,整套建起來的成本通常可以拿去買個幾隻iPhoneX還有剩...)

其它像電視節目與電影的影片後期處理,除噪或是濾鏡效果與CG合成等就更不用說了~
也有明明原本寬容度很高的影片,卻故意將對比拉到爆掉變成剪影的反向操作...
用電視節目與電影的畫質來參考,
除非你非常熟悉該攝影機or底片膠捲的特性,不然判斷誤差會非常大的~
這...以前電視系統沒這麼慘啦!!!
畢竟專用的CAM+鏡,隨便都要百萬級,
而且廣播級的4K都發展十幾年了。

199X年還在電視幕後時,很多無線電視公司就已經有FULL HD / 4K 系統了,
但涉及收授端、中間的播放設備、微波上下鍊、國家廣播系統.....
一般終端收視戶只能看到640*480、720*960之類的畫質,
要是在設備源看BETACAM,畫質起跳基本上就是HD畫質。

後來正式跨進4K時,換了整批4K攝影機,但很多公司設備一樣沒法子播送出去,
最早可以正式播送4K的,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公視,畢竟背後有強力支持!!
不過其它公司早早也都有4K系統,但多半內部測試訊號傳送或庫存數位母帶時,
才會用全4K傳送(像新聞母帶)。

另外,廣播級的攝影機怎麼可能會輸現在相機? 廣播級的光圈可以開到0.76/0.92之類的,
相機光學鏡目前就是1.0的最大光圈,而且透過視訊修正,前後背景正負3級可能都可以看到,
唯一會輸的理由,就是棚內機不適合單機操作,要掛很大的視訊處理模組(CCU)。

但廣播級4K攝影機現在都微型化了,主要S家、C家、P家的天下,尤其是S家跟C家,應該還是主流。
隨身機就早期的DV大小,廣播型加掛鏡頭後也才以前HD機型1/3或1/2大小。

*2000年左右,如果沒有引進4K系統的公司,也差不多都用FULL HD 的 BETACAM+非線性剪輯
系統了,當時畫質除了沒2K/4K程度,母帶細膩度還是大於等於現行相機系統才對。

crazyx wrote:
這...以前電視系...(恕刪)

好強!! 這裡高手好多!!
carl3104 wrote:
據我所知大多數電影都是用膠捲拍的(近幾年有用數位),不過以前的電視節目也有用膠捲拍的嗎?...(恕刪)

除了膠捲
還有磁帶這種儲存媒介...
引述自此文:日本的數位電視放送規格:

(5) 電視台用攝影機最初拍攝出來的東西是什麼規格呢?
最初電視台拍攝出來的畫面,是1920*1080i。雖然只是「i」,但是電視台拍攝的時候是沒有經過任何壓縮的訊號、bitrate 是1500Mbps以上。

不要低估30年前的視訊設備跟畫質啊!
打鐵匠 wrote:
不要低估30年前的視訊設備跟畫質啊!...(恕刪)

不曉得你要引哪一段文章
不過1080i這個廣播規格是日本的數位電視的初始規格

日本的數位電視開播時間是2003年12月,並沒有到30年喔~

再更之前的都是"類比信號",並沒有所謂的數位電視廣播信號...
(注意:這裡講的是廣播信號,不是錄影的格式...)
那些日本早年的數位影像,是因為要轉成DVD得來的...
(對了~日本沒有經歷過VCD這種規格...,日本是錄影帶直接跳到DVD,且錄影帶店一直到2006年都還有很多間,跟DVD同時並存了非常長的時間...,這點跟台灣又不一樣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