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對照片的鑑賞力, 需要花時間多拍, 多挑, 多想. 然後才能漸漸找到屬於自己的喜好, 進而建立自己的風格. 這話聽起來很老掉牙, 但卻也是事實, 最少我是這麼見證的.
我自己的學習歷程, 也是從器材開始的, 一開始是為高速連拍 (我買 20D, 在當時是嚇死人的高速) 還有淺景深. 這樣到處拍, 什麼都拍, 拍了二年多, 終於到了硬碟裡有無數未修的照片, 拿起相機就覺得反胃的窘境. 有點灰心, 我猜, 當時自己的心境, 說不定和樓主此時有點接近.
幸而時間到了, 我的心態也終於有所成長.
我的第一個突破是: 想, 如果我要把這張照片做成海報, 要怎麼處理.
因為這個念頭, 我開始在拍的時候仔細的思考: 1) 我想表達的訊息是什麼? 2) 怎麼表達? 3) 放大出來掛在牆上會不會被恥笑很丟臉. 開始這樣想之後, 經過一段時間, 成功率就漸漸提昇一些. 再回去看以前的照片, 就可以清楚的分辨那一張比較好, 為什麼比較好.
我的第二個突破是: 刪!
拍得不好, 刪! 沒有 100% 值得保留, 刪!! 以前是十張照片留六七張, 現在十張照片大概頂多留二, 三張, 這樣的刪圖, 目的是在訓練選圖的判斷力, 並且再一次比較, 思考構圖. 這樣篩選過之後, 存活下來的照片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修圖時間.
攝影玩到現在, 勉強算是入門了, 照片也拍得比以前少得多. 但我的過程, 供作他山之石.
http://starterx.blogspot.com
rc258 wrote:
傳統SLR拍一張照片成本有多高,大家都會算,所以拍照之前會再三確認光圈、快門、構圖。
現在DSLR不用沖洗照片,抓起來到處亂拍管不管構圖或有沒有對焦。直接就是狂按快門。
品質下降是必然,進步的速度也會遲緩
我不全然同意這個結論喔!數位化的優劣,端視您從哪個角度看。比較不 care 的朋友,可能還是把單眼當 DC 拍,免了沖洗的成本也許他也樂得輕鬆。但有心學習攝影的朋友,免去了從前每拍一張就要紀錄一張光圈快門的底片時代,每次的拍攝都能從 EXIF 中看見自己參數設定上改進的空間,進步的程度反而是大幅增加
至於版主,聽您說書都看了十幾本,我想應該有許多心得才對。另外某項藝術才能的培養,有時候不是坐在畫板前猛畫就能突破的,美感的養成或許在生活中的每件事物中都是學習的機會。小弟自己的感覺是,以一般人的資質加上苦練的結果,就算當不成畢卡索,至少成為臨摹畫家也應該是沒問題的。
如果最後還是對自己的成績不甚滿意,或許就釋懷些吧!把像機當做紀錄生活的工具,其實我覺得拍照應該很快樂,不是那麼痛苦的事才對啊!(但是每次拍一堆,後面要弄倒是真的蠻痛苦,哈)
最後一招,封機丟進防潮箱,等有一天癢到受不了時再拿出來拍吧!相信會有跟現在不同的心境,加油囉!
天時.1.早晨.傍晚.的陽光照射物體的光線比較有變化.多利用這時的時間會有大發現.
觀察.光的變化.逆光.45度.針對一些物體.多觀察光打在上面的變化.
正中午.大太陽照攝物體大多粉平面.這時的照片都平平的.
天氣好時.照片怎拍因該都不會差到哪裡....觀察天空變化.觀察太陽光的變化.要多觀察.
地利.1.拍攝主題.人家拍照可能為了一樣拍攝物品.開車花了3小時到他想要拍攝的地方.等到他要的時間
才按下快門.如果我門只是拿這相機隨便亂拍就當生活照就好了.
人和.1.問自己對光圈.快門了解多少
2.問自己對構圖了解多少
3.問自己拍照為了蝦咪.........


4.問自己看過多少自己覺得好的照片.他好在哪裡........
小弟也是剛踏入數位像機1年的時間.....快門數2000張.....



拍照不是我的吃飯傢伙.只是工作所需的一項工具.加上一些興趣.所以按下快門時覺得對得起自己就好了




讓我門的些小新手一起加油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