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數位攝影的迷思…

我都拿料理來形容:

你想吃路邊攤還是高級餐廳都是個人選擇,

後製就像調味料,

調得好,帶出食材原有的鮮甜;

調不好,破壞整道料理,

“你是來吃調味料的,

還是來吃食材的?”
naomidamon wrote:
我都拿料理來形容:...(恕刪)


吃薯條配番茄醬,吃番茄醬配薯條,有規定嗎?

拿相機為何一定是攝影,不是美工?

泰國很有名的小人國婚紗……一系列看得出來,為了合成而拍照

謝謝各位對個人數位攝影見解的認同與交流,關於作品部分...後續po文(談攝影經驗、技術&知識)再與大家分享!
如果番茄醬吃的飽就好😂

銀★Club wrote:
吃薯條配番茄醬,吃番...(恕刪)

monaru wrote:
眼見目前數位攝影在...(恕刪)

後製天王軟體PHOTOSHOP翻譯成中文應該比較像是"像館"
而且PS的核心觀念
完全來自傳統的攝影與暗房
在沒有數位後製的年代
攝影技巧與暗房後製技巧都是攝影的一部分
許多攝影大師或前輩在底片時代對於暗房的依賴出乎你的想像
再來~~
攝影器材的進步讓大家可以多方面嘗試
不管老手、新手在某個狀態下
獲得的影像都有一定的水準
如果你是拍照維生,當然攝影的前後都需要注意品質
因為這是你的專業
但是
一般人或紀錄為主的攝影,當然還是以照片內容為主
紀錄為主的攝影注重的是按下快門當下的事件
很多時候是沒有太多時間調整相關設定
此時後製就可以補足影像的缺失

現在的攝影
沒有人敢說自己完全不須後製
也沒有人會拿糟糕無比的影像來後製修正
簡單講
只要光線適當,新手相機AUTO開下去
大概都能拍到不算差的影像
再用後製來調整一張讓自己開心的影像
不就是拍照的初衷

monaru wrote:
眼見目前數位攝影在應...(恕刪)


我覺得廢話蠻多的

總之一句話, 為啥你不後製前製都作好?

monaru wrote:
攝影的色彩準確性如何呢?螢幕所呈現出的影像準確性如何呢?印表機輸出時準確性如何呢?…。面對上述疑問下,採用個人視覺


顏色準確性...這在以前更沒被重視吧 = = 除了大型廣告公司
中小攝影輸出使用軟片顯色差了十萬八千里,沖洗校色也是看老闆師傅心情,毫無標準
這些影像到要印刷製作階段也是要靠掃描輸出的後製人員大量修正....
進入底片末期,拍正片掃描回來的8BIT TIFF檔案也是修得很辛苦啊
用黑白照很多都是搞不定顏色的下策

搜尋一下80年代商業照片,就知道那時代準確顏色準確性才叫做誇張吧 = =
飽和度跟對比催到最高沒再怕的。

品質跟數位化與否根本沒有關係,而是製作的"人"到底專不專業有沒有用心


monaru wrote:


眼見目前數位攝影...(恕刪)

我是看不出「迷思」在那裏。
要寫「觀念」,最好弄明白「迷思」的意思。
不然,不就是打自己的臉。
真要評,已出現的三篇文章,我看,可惜只是文字的堆砌。
如果是談商業攝影
您說的算是非常專業
能學會這麼多攝影相關知識及技術
我如果是客戶
我可以完全信賴你的手法
不參雜任何意見
以尊重專業

不過很多實際狀況是
客戶要求作品要合他意
色彩只要求能刺激視神經
然後不在乎太多內容這樣
市場上付錢的大眾
充斥著只會看
高對比高反差高解析淺景深等等
那就變成是主流了
要改變不容易



如果是個人攝影理念的話
那其實就只是個人的選擇了
無關好壞


另外就是
所謂專業
大部份的民眾不一定知道或了解
暗房沖洗與PHOTOSHOP作業
對一般人跟專業人士來說
是完全2回事
對有心學攝影的人,樓主所言有如銘鐘;對於拍照只是作為炫耀器材或生活記錄的人,大概會當您是無病呻吟。
而對介於二者之間的,則應該是五味雜陳了。

我覺得沒有接觸過底片機世代的人,會很難理解樓主的想法。在我窮學生時代開始接觸單眼相機,拍星星拍風景拍人物,單眼都是跟同學長輩借的,所以五花八門的系統摸了不少,直到畢業工作後才買了自己人生第一台單眼機身(還是二手的)。在物資貧乏的年代,每一張底片都捨不得浪費,拍照時要記錄光線,各項設定,練習不同組合嘗試後的效果,甚至有空跟化學老師調藥水玩暗房,成功率70%已經是當年超高。這種經驗沒有親身經歷的人應該是無法體會的。拍照的步調是一個字--"慢",由於慢,你可以有時間思索更深入的東西,這也是攝影很吸引人的地方。

不過對數位化時代,"慢"這個字的含意大不相同。責怪打鍵盤的不知道寫書法之美,是一種時空錯置的誤會。技法的熟練相對來說不那麼重要了,連拍100張總有1,2張佳作,如果沒有,就連拍200張吧。一場小朋友的舞蹈比賽下來,拍個1千張算小case。要是擔心拍不好,存RAW檔案可以修個夠,了不起換張更大的記憶卡。

底片機時代的哲學是先想再做,數位化時代則是先做了再想。但是,在底片機時代,我也很想拍了再說啊,可是只有36張底片要怎麼辦?沒防手震還要練穩定度到手持1/8秒,上臂夾緊跟打靶要領差不多。這些都因為科技進步不再是困擾的問題了。扣除掉技法之外,剩下不就是"本質"嗎?照相就是一種紀錄,把攝影者看到的景象觀點呈現出來與他人分享而已。

而真正的美妙時刻,往往就出現在那1/100之一照片上的驚豔(無關於畫質、色度、曝光或任何的後製作)。我認為,這種喜悅,既使歷經技術更迭,本質仍然是一樣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