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side wrote:PO 到自己定的主...(恕刪) 歡迎h大也來貼圖分享.並指教一二.感謝!********************其實每個人的解讀不同.從寬從嚴也無一定標準.只要是意思到了就可以.快門機會也是神來之筆.以上參考一下.***********************【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7回:「這三張東西,我自己畫的也覺得意,真是神來之筆。」
老何2738 wrote:其實每個人的解讀不...(恕刪) 交通事故.一般我們的 印象中.談論攝影的 書刊.必然會刊登相關的 資料照片.而且有的攝影書籍.幾乎照片佔了很大的多數.文字只做為解釋之用.不過.還是有例外.早年有一本出版的翻譯攝影書本.裡面全部都是文字敘述.從頭到尾.卻沒有一張佐證論述文字的 照片.讓人覺得 納悶.這本攝影書名是:[旁觀他人之痛苦].原作者是:[蘇珊˙桑塔格].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6791交通事故的 照片.也算是屬於一種[旁觀他人之痛苦].而交通單位也常以此類照片.來警惕民眾交通安全的 重要.因為事件所站的立場不同.往往觀點也就不同了.以前適逢下班時段.路口發生交通事故的 快拍畫面.現在想起來.應該也算屬於這種思維的 觀察論點.
都市的 容顏.那天搭288公車.經過圓環.遇上紅燈.正好看見車窗外.有一位修女.打著洋傘過馬路.十分優雅.另外在一旁停著紅綠燈的機車後座女士.也正巧指點車手.觀看前面的修女過馬路的 情景.產生奇妙的 組合畫面.我見機不可失.適時取出隨身DC.立即拍下這個畫面.這都市的 容顏.讓人看起來有一種安祥的 感覺.[本圖以前有貼過.因為切合本主題再貼.重寫敘述文.尚請見諒]
稻米收割.民國62年拍攝的黑白老相片.當時的台北市信義路四段與通化街口一帶.還是看得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喔.每當暑假時.家中的學童也一起到農地來幫忙.收割機正在響起.傳出陣陣稻穀香氣.這種農村收割的景象.現在台北大都市.可以說幾乎很難得見到.十分令人懷念啊 ![數位dc翻拍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有傷眼.還請見諒].
鳥瞰攝影.最早的空中攝影之稱.空中攝影在早年以前也稱為鳥瞰攝影.這類高空攝影.有別於一般平地的攝影.其難度甚高.所花費的金錢及時間也很多.我們一般攝影人士.為了偶然拍攝的需要.其實可以登上附近景觀的大樓樓頂來拍攝.例如:以前拍攝的這張[國父紀念館]的高空攝影.照片看起來.也一樣可以呈現不同以往的視野景觀.現在流行的空拍機.雖然很方便.但還是受到空安的管制.而且空拍機所費也高.還有操控的難度以及安全上的顧慮.這些種種.我們業餘攝影人士.還是要謹慎從事.以免觸法.
雨後的荷花池.一陣大雨過後.植物園的小小荷花池.已經被水淹滿了.池中只剩下一二支花苞與荷葉.露出水面.顯得十分寂寞.微風吹過之後.水面微微漂動的樹影.帶來幾許的動感.帶著一點點潑墨的寫意味道.如此畫面.讓人覺得舒暢.
試機拍到長髮美女.以前曾經向網友購買二手數位相機.就在當時會面地點的民權東路走道上.舉起相機.向著 前方.隨意的試機拍照.正巧有一位衣著時髦的美女經過.好巧不巧.正好被我這台相機拍了下來.這位路過的少女.毫無所覺.走路儀態自然.在行進之中.長髮飛揚的畫面.覺得十分好看.這突如其來.無意之中拍攝到的照片.委實讓人眼睛一亮.心中暗自歡喜不已![後記]:事後瀏覽觀看影像.雖然照片的背景.帶有一點傾斜.而且女主角所在位置.佔在畫面的左邊一個小小角落.不過表情自然.毫無做作的肢體動作.讓照片十分生動與討喜.[事過境遷.這張照片約10多年之久.圖片如有肖像權的疑慮.會即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