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wang wrote:Sony E鏡有防手震,Canon EF鏡有USM和STM,這些功能對F5.6這種小光圈在室內的表現一點幫助都沒有嗎?...(恕刪) 上腳架不是得把防手震關掉嗎?最大光圈f5.6通常是長焦砲,距離太遠打閃燈沒用目標不會動 = 上腳架拉長曝光時間,可以降ISO追求畫質目標會動 = 上腳架沒啥用,得拉高ISO縮短曝光時間以凝結畫面
joshwang wrote:請問大家若一顆鏡頭...(恕刪) 不介意機身廠牌及預算的話.....昨晚看NHK Deep Ocean series裏用的設備可以參考一下 關鍵字"nhk 4K深海カメラ"。CN17-120鏡頭+A7xx(?)節目裏也用了canon那台ME20F-SH, 拍攝深海魚(dragon fish)身體微發光的記錄片。但是是先抓魚,設備固定好再拍。
樓主應該是指18-135 3.5-5.6 is stm這顆吧通常啦(我沒用過),這類旅遊鏡在望遠端必須要再縮一級光圈,才能有較令人滿意的畫質所以要縮到F8,這也是為什麼這類鏡頭被歸類為晴天鏡想當然爾,應付微光當然就會有點吃力囉!ps.1.efs這顆篇幅鏡對應的機身,在高ISO要有好表現,嗯…2.內文中又提到STM, 它對畫質應該沒有影響,而是對焦速度、準度會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