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攝影比賽"和"美展攝影類"的差別到底是?!


takeone wrote:
'攝影比賽'和'美...(恕刪)


這麼執著幾年前的比賽不公平,為何不去法院告主辦單位?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發文提醒,都過了法律追訴期了...
攝影的目的在記下剎那之間的感動, 可以引起大眾的心靈共鳴,真實性的掌握很重要。

後製過的相片,都是類似仿冒假品,美化的再好也是不值錢的低級貨,怎配參加攝影比賽呢?

一張沒經過任何修稿的相片才值得一看再看。




其實現在拍照根本沒有太多後製的必要了,以前後製修圖的最大目的是因為相片色偏要還原攝影的正確色彩,這相片色偏現象全源自攝相機的白平衡失準所導致。不修圖拿出來的怪異色彩,人人批評有誤。後製修圖的絕大多數人,白平衡修正全憑個人喜好,根本是亂搞一記調出一大堆的鬼域相片。

Canon, Nikon, Sony, Panasonic 這些大廠的單眼/無反相機的色彩沒有問題,它們每一台出問題的地方衹在白平衡失準的色偏現象。針對這問題,已經有指向性白平衡濾的問市,是以物理光學的方式,在攝影現場校正相機的色彩就可一次性拍出有如鏡影般的真實色彩相片。其相片色彩真實度不是任何後製可以比美的。

以傳統用專業灰卡作白平衡後製校正而言,它的反向取光和卡片上的光污染是致命的物理錯誤現象,衹能改善而不能精準還原真實色彩,一定還有誤差,須頂級調色師才有才能作完美微調。

相反的,這項已獲得美國物理光學發明專利採取限定範圍指向取光和專業濾鏡,剎那間就可完美校正相機現場色彩,人人都可隨時隨地拍出色彩近乎完美的相片

這些相片全是JPG真出,縮圖至4K外,全無修圖的真實色彩。
Rick0743 wrote:
攝影的目的在記下剎...(恕刪)

其實,不必把攝影弄得如此狹義,也不必讓創作背上那麼沈重的包袱…

從您的見解與堅持來看,應該不是靠攝影吃飯,但應該是在賣器材的。

好吧,你到底要推的是什麼產品?寫篇開箱文來參考參考。
Kenji7777 wrote:
其實,不必把攝影弄...(恕刪)

他整篇文章的重點,應該是這句話:

Rick0743 wrote:
這項已獲得美國物理光學發明專利採取限定範圍指向取光和專業濾鏡,剎那間就可完美校正相機現場色彩,人人都可隨時隨地拍出色彩近乎完美的相片

這種敘述,是迴避版規、夾帶廣告、置入式行銷的高明技巧!

為了推銷產品,把白平衡說得好像是拍照唯一的目的與美學標準似的,狹隘偏見當真理,有故意引起爭論,以增加廣告效果的嫌疑,不值得一笑。

看看他之前的發文就知道:一次性拍出色彩精準相片短片的可能性

widther wrote:
他整篇文章的重點,...(恕刪)

之前就覺得他發的文有點怪異,彷彿攝影的世界裡,只有白平衡是重要的…
Kenji7777 wrote:
之前就覺得他發的文有點怪異,彷彿攝影的世界裡,只有白平衡是重要的…...(恕刪)


自我膨脹有時候可能淪主觀漩渦,因為無法在兼容更廣的知識了。
白平衡只是測光的一環節,若要在探討可能需要對色彩有更深的理解才行,否則為何有人要加色彩濾片呢,若爭執於正確白平衡,那很多故意不讓它正確的人在玩啥麼? 有興趣自己去思考吧。

攝影除了機械物理光學的器械使用外,很多思考模式創作模式都延續美術畫畫而來,舉凡構圖布置色彩運用光影邏輯等等。
梵谷很喜歡畫向日葵,畫好多,那幹嘛一直畫,他無聊嗎? 除了他個人對向日葵的喜好外,你可以發現每一幅的用色光影都不盡相同,有人也會評論這與他該時期的心境有關。 也就是色彩、明暗光影等等的運用,讓觀賞者可以觸發不同的心境與感受。
當然這需要對色彩變化有很大的體認或是常接觸,才能感受蝦米系色彩也能共鳴喔。 因此很多人再經由PS等的變化後,盡量去理解這些變化的奧妙,間接補充自己在美學上的不足,畢竟我等有幾個是美術科班出身的呢?

常聽的話語:抓住那瞬間的感動。 很好,假使你真的能感動,但是別忘了別人未必會感動,因為攸關色彩與情緒思緒的邏輯運用,不是會按快門就那麼湊巧的剛好組合成那調性來了,因此有些人就會用濾鏡或是白平衡的方式,盡量去調出他內心感動人的氛圍元素來。 當然,事先已經在PS等上面玩得很久的人,或許可能引用出某種調性可能不錯喔的快速思考方式。

創作,未必只區限於寫實紀實的攝影,各有各的領域與喜悅,因此,懂得去欣賞他人的作品往往比較容易去探索蝦米叫感動他人也說不一定。

賞圖吧。。這些都是滿優秀的作品,懂得欣賞就欣賞,不懂得也沒關係。。
30張大師級的照片背後「竟然是各種奇趣噴笑的畫面」,看完再也不敢覺得拍攝是很輕鬆的工作了!
看看是否白平衡都很準阿,是否光影都是完全沒動過啊,更離譜的破碎的鏡子湖面是在草地拍的。
創作,是將美的事物或是理念傳達出去,當人家能感受到你的心思時,可以說你就成功了。
藝術的價值在於他的靈魂,而不在於它是否無修或是白平衡正確。


心無罣礙,方能引百川納大海。。 共勉之。。
很多題材,不論你以及你手上的相機有多厲害,都不可能光會按個快門就想拍出來。

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攝影,就是創作的一種,跟繪畫一樣,只要能表達自己想要的情境與氛圍,該前製時就器材準備齊,前製處理不了的,該交給後製的也不必跟他客氣。

甚麼都不敢嘗試就畫地自限,在死胡同裡繞圈子,只是讓自己永遠走不出去而已。

這一張,有的人會用搖黑卡來拍,姑且不談成功率的問題,但,當你已經半個身子探出窗台外,連腳架都沒辦法架時,搖黑卡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底下這兩張,要直出?不是天空爆掉就是人變剪影,人會走動,HDR,包圍曝光,黑卡通通不能用,最後還是得靠後製才能比較"接近"肉眼所見。





我猜,堅持不後製的,遇到這種情景,大概就是拍核爆天空或剪影,然後安慰自己這樣就是還原肉眼所見了吧。

Rick0743 wrote:
攝影的目的在記下剎...(恕刪)


「後製過的相片,都是類似仿冒假品,美化的再好也是不值錢的低級貨,怎配參加攝影比賽呢?」

能不能參加比賽

是不是低級貨
一點沒關係

不能參加比賽只是比賽的規則
也有可後製的比賽
只是你不知罷了

你認為後製就是低級貨
正曝露你極端偏執、狹隘的觀念

說你了解「攝影」藝術
我持高度的懷疑
也許該說,我根本不信。
**聲明在先--沒在後製,並不表示反對後製,前製當然不是萬能~

有些高反差的場景,如果剛好不能使用黑卡或是hdr,

又嫌加方形漸層鏡麻煩的...

其實也可以選擇"較佳曝光組合"來拍攝,還不滿意再進行後製...

有些人拍風景光圈都習慣縮到最小,或是測光不熟,

拍出來的照片,整個畫面幾乎就是過曝或是過暗!--以相機直接拍攝而言~

改變一下相機原本的曝光組合,或許可以得到較佳的成像,

要再進行後製也比較容易些~

個人是認為不管你是前製或是後製都好,

至少要知道自己相機的寬容度到哪,

以及各曝光組合的曝光程度要有所拿捏...

底下的照片都是相機直接拍攝...









還有...攝影並不一定是要 "還原肉眼所見"...

而是你拍攝的主題是什麼--不要主題是黃昏卻沒有黃昏的氛圍,而光線也沒有強弱...

你是在攝影,拍出你所想要的感覺,而不是制式的只在乎畫面每個部份的曝光正不正確,

看照片的FU很重要~

以下照片把剪影拉亮的意義何在???











ps...還是再分享一下站內好文,雖然對於逆光高反差可能有限,但對於測光的運用與了解倒是一篇好文,推~

文包所蓋的好樓--"活用點測光,練就所見即所得的拍照意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619430&p=1
每個人拍攝時都有自己習慣的風格與主題,向左曝光或向右曝光也因人而異,隨著拍攝經驗越來越多,心境也會不同,從以前很喜歡拍剪影,高光放給他爆,拍到後來,還是會覺得無趣,只把他當成是在情非得已時才用的手法,目前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盡可能減曝,先保留高光細節,其他的事後再處理即可。


較早期喜歡剪影,在主題輪廓夠明確、清晰的情況下,是可以營造不錯的意境












但有時還是會遇到反差太大,背景與主體無法分離的情況,這時候的剪影就是悲劇一場,那麼,就進後製囉





再分享幾張其它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