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畫面上的小東西, 它的陰影表現比較好, 每個小地方的對比看起來很分明,我就覺得這樣的照片比較有層次感, 因為每樣東西都有自己在空間上的位置.如果一張照片, 儘量每樣東西的色彩都很鮮艷, 但陰影和對比不甚明顯的時候,這樣的照片我就會覺得層次感不太好了.在同樣的系統上, 用光線或許是可以改善的.但不同的系統互相比較時, 就看得出差別了.層次感表現比較差的系統, 看起來就是比較平面.即使能用光線去調整, 別家的系統也照樣能用光線去調整,所以比打光技巧在這裏沒太大意義, 因為系統性能就是這樣.
數位有色階斷掉,特別是高光區,常常就是“統一”死白一片沒有細節,且數位寬容度太低。底片因為類比紀錄的關係,沒有斷階問題,只要在底片的寬容度內,色階都是連續調,且細節相當豐富,只要底掃機夠好或是用燈箱觀看,就會出現立體和層次感。大多非專業底片攝影,特別是網路看到的很多底片攝影,其實是店家底掃胡亂掃一通,並非底片品質不好。
Sunglow wrote:數位有色階斷掉,特別是高光區,常常就是“統一”死白一片沒有細節,且數位寬容度太低。 沒關係, 數位可以不用把高光處拍到爆掉, (只要知道怎麼測光跟曝光就好)用 SLR 等級相機的人在沒有學會如何測光與曝光之前,沒有什麼好怪相機性能的,嫌寬容度不夠的話, 可以用 HDR.
Cudacke Dees wrote:沒關係, 數位可以不...(恕刪) 可是.......14bit 的 A/D converter 也才16384個色階而已.Source data的精度都不夠, 用HDR會不會多餘點.不如曝光不足和過曝各拍一張來繪圖合成, 只是麻蠻點, 有那麼一點作作的感覺.
shen_maote wrote:小弟玩數位單眼三年多...(恕刪) 汝可以向拍過正片的同好借來看,汝就清楚為何數位照片比不上正片!正片拍出來的照片都非常的毒,非常的有立體感和層次感!只要看過一次,就會被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