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與其說要換感光原件到不如說你希望大家能加入4/3或統一卡口的方式來達到你要的要求還比較有可能,畢竟感光元件跟太多東西有牽扯了,但鏡頭能隨你接的話不就算是變相的達到相同效果嗎?而且現在各家的機身也沒有什麼所謂的發色特色,前一代機身跟後一代差的還蠻多的,光看照片也很難知道是哪一家的像機R9機背好像只能裝R9跟R8其他無法接,有錯請指正
raguna wrote:其實與其說要換感光原...(恕刪) 是的,我真正的期待就是統一卡口。不過在各家廠商保護自有權益下,統一卡口的可能性恐怕不高,但是如果 DSLR 作出了"卡口",也就表示其他"以感光元件為主業" 的廠商有機會生產出可以對應各家卡口的Sensor。不過也正如樓上所說,其實 Sensor 跟晶片是作在一起的,因此不是單抽換 Sensor ,而是幾乎接近整塊"感光影像處理模組"都得換掉。但是這樣我們更能享受到各家影像處理晶片的實力,Canon 的機身也可以有 Fuji 的處理色調,更可能可以使用 Leica 的底片模擬處理。只是,我想我大概也是說夢話,因為這相當於每台 DSLR 都要變成可以"安裝軟硬體"才辦的到. . . .
應該算是模組化吧就跟組電腦一樣我還蠻期待的希望有招一日會完成正好在想數位機背目前只有來卡有套件但是又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拿來卡我也想讓40年的PENTAX裝上數位機背(OR數位底片)想必是不錯的組合只是屆時不知道 鏡頭可不可以使用(CCD感光的光線必須垂直於感光元件)
robert_ren wrote:我只希望N家能出一台...(恕刪) +1..現在拿D50 + Sigma 18-50mm + PE-36s拿久了手還是會痠之前還有一次拿到右手扭到....我再加個願望好了~希望以後內閃GN值可以做到36加上可以擺頭這個願望應該更簡單一點點吧?
樓上的Idea很讚~不過這一來,機身的耗電量又會增加,犧牲的恐怕是續航力,也許新的電池技術突破後,這就變成最有可行的了吧?內建閃燈GN值加大,上下調整我覺得OK,但是左右我就不太建議,因為這個旋轉頭的壽命不知道有沒有跟躋身一樣長?不過,問大家一下,如果可以更換 Sensor 的機身比不能更換Sensor的機身貴一萬以上,大家還是會考慮嗎?我個人覺得,如果Sensor的價格在一萬五以內,機身就算貴個一萬,長久使用下來應該還是會划算吧?小弟認為廠商們不作的理由,應該市場因素一半、技術因素一半吧?光是想到那個模組,幾乎就快要是整台相機的主機板(Sensor + 影像處理晶片),還得要在軟體設計上可以跟各家DSLR裡的OS相容 . . . 的確是很大的阻礙 . . . .只是現在系統有點多(FF / x1.3 /x1.5 / x1.6 /x2),如果這個系統的問題沒徹底解決,那就算上述的技術問題克服,抽換式 Sensor的規格恐怕會是驚人的多,例如是Fuji 推出適用於 Nikon 的 Sensor ,他就要做出"For Nikon Mount FF" / "For Nikon Mount APS" 等等的。統一規格才是消費者的福音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