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新手請教焦平面、景深、先對焦後構圖


coffeeboy37 wrote:
我的CANON 70...(恕刪)


除了鏡頭本身對焦馬達高低階差異的影響,機身的對焦模組也是影響對焦水準的關鍵,U大分享的是目前微單領域對焦反應速度及精準度相當高其179對焦點佈滿整片CMOS的A6000相機,不論一般對焦或觸控對焦,表現能力相當不錯!有興趣自行上Youtube查詢相關影片 或洽實體直營門市體驗
目前S家微單眼要有這樣的對焦水準就僅A6000(中階),A5100(入門) 就這兩台對焦體質一樣,其它就不及於這兩者水平
理論歸理論,實際歸實際。我也曾經如此迷惑過,因此當初就會選用手動對焦點的調整,用3分線的那個對焦點去對焦,可是後來發現很煩,原因無它,就是要手動調過去某個對焦點這樣如此的調來調去,又要搶拍時就痛苦了。。暈。。
後來都用中央點對焦再來移動了,原因無它,長焦時景深淺沒錯,可是攝角小,移動的範圍也小,短焦時景深寬,再怎麼移動也沒差。。
實際上運用,都還沒啥問題出現,當然我135mm光圈是f/1.8。 至於超大光圈的鏡頭景深更淺時,或許這考量點是該重視的了。

1.8光圈,可以看出中間的人肩膀還是清楚的可是左邊的人肩膀已經是模糊了,因為兩人不是在一焦平面而是有前後一些距離,不過臉還是清楚,當然如果你要肩膀也清楚,那就光圈縮一下就好。。。


影片裡面的對焦算是不快的喔
可能是搭配的鏡頭問題
2樓是對的
景深不是平面
而是孤面的
所以就算你對著某個全平面的物體的中點對焦
左右兩邊仍有可能不在景深內

多點對焦會去計算所有對到的焦點的中間值
所以還是有其必要

coffeeboy37 wrote:
各位前輩好,小弟初買...(恕刪)

觀念一開始就錯了....
焦平面
不是平面
是弧面
你的相機對焦於正前方5公尺又53公分處
所以從妳妳相機的感光元件開始計算
720度的5公尺又53公分都是焦平面
紅塵紛紛情難了,風雲變幻醉一場 慢慢長途尋真我,千杯難倒一酒湘 癡心躊斷緞愁腸,豪情傲劍渡河江
taiwan23175 wrote:
觀念一開始就錯了.....(恕刪)


閣下說的是 佩茲瓦爾像場彎曲 現象啦
1839年匈牙利物理學家約瑟夫·佩茲瓦爾最先從物理學角度闡明像場彎曲的原理,為紀念他,像場彎曲也稱為佩茲瓦爾像場彎曲。


"Petzval curvature" 由 YOng - 自己的作品。 使用來自 维基共享资源 -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etzval_curvature.png#mediaviewer/File:Petzval_curvature.png 的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條款授權

所以引述該理論,假設原先對焦在A,而後構圖移動了變成B了(因為你沒動它沒動,只有相機轉角度),那B的距離與A的距離應該還是一樣,不是嗎。。。這是我猜測的啦。。。
多點對焦會去計算所有對到的焦點的中間值

不曉得哪裡有清楚指出來,是計算 "中間值" ?
ijk0001 wrote: 閣下說的是 佩茲瓦爾像場彎曲 現象啦...(恕刪)

如果像場彎曲修正到完美(或是曲面感光元件實際應用),那焦平面應該是平坦的嗎?求解

taiwan23175 wrote:
觀念一開始就錯了....
焦平面
不是平面
是弧面
你的相機對焦於正前方5公尺又53公分處
所以從妳妳相機的感光元件開始計算
720度的5公尺又53公分都是焦平面


焦平面不是平面,而是弧面? 可以說的更清楚一點嗎?

底下是洗鏡光老師 blog 對於焦平面的說明



第一次聽到焦平面不是平面,而是弧面,可以多說明一下嗎?
north wrote:
...(恕刪)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