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什麼是"自動"白平衡??

Fidi Dodo wrote:
千萬不要覺得這又是一...(恕刪)


自動,就是你不必動手,相機的電腦幫你修正。
只是它的修正不一定跟你要的完全一致。

怎會把「自動」想成「不動」呢?


不要想太難,鑽入牛角尖啦!
沒那麼難理解啦。


底片相機,光線直入底片感光,只能靠底片的感光層來處理。
所以才有日光片、燈光片等分別。
這卷就是日光片。


簡單說,一用電腦處理,一用感光劑處理。
簡單講,物體的顏色, 會隨入射光的色溫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結果,
人眼有某種特別的機制,會自行適應這樣的變化,
所以不管光源條件怎麼變,
一張白紙,眼睛上看到,大致上就是給你白色的感覺。

機器當然沒那麼聰明,
沒有這樣的適應力,
所以才要所謂的AWB去模擬人腦的對於白平衡的計算。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我不知道有沒有記錯

CMOS好像沒辦法感應顏色吧?

如有錯請告知

謝謝

ilsonata wrote:
我不知道有沒有記錯C...(恕刪)


CCD/CMOS sensor表面都有一層color filter層,
一般就是RGBG這樣的mosaic排列,
當然能夠感應顏色。

當然也有拿掉CF的單色CCD。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可以感應顏色阿,一個像素感應一個顏色,再取旁邊像素的顏色來推算出正確的顏色,不然怎麼拍彩色照片。
自動就是相機幫你算白平衡,手動就是自訂測量~其實就這樣而已剩下的是多想!

1.自動白平衡 是相機裡面的演演算法幫你把偏色的場景調整回白色的,所以一般都會拿張白紙來作確認

2.數位相機在光源混亂的情況下,在加上取景的快速變換,CCD 或 COMS上的電荷及電位會一直變化,
所以顏色會很不穩定,,若此時沒有作白平衡你會再LCD上看到整體色彩不斷的再變化,所以需要相機內部
演演算法計算出一個適合實際環境的光源且穩定的光源.

3.傳統相機使用的底片曝光方式的,其底片上的感光粒子並不會像數位相機一樣一直感光,只有再曝光的
瞬間感光所以所見即所得.

4.你問的所謂的"自動白平衡"(AWB)是否就是"取消白平衡修正"??
可以看得出你對相機的基本概念還很不清楚(不管是傳統的還是數位的),建議你還是就乖乖的使用就好,
有些問題很深澳,你不需要太清楚,因為現在的相機技術已經可以克服不懂數位相機運作的人也可以拍出
水準以上的照片了,你就別自尋煩惱了.
因為自動白平衡沒有一個標準,

就連昏暗環境拿白紙看,

黃光下拿白紙看,

白紙都有某著非純白的色彩,

所以我才說這是相機認定環境的顏色,

然後又有相機調成比較討喜的顏色等等因素,

自動白平衡應該叫還原現場顏色,

不是單純把黃白變為純白,

看過一個例子,

拿一個豆漿非純白的紙盒,

在黃光下拍攝,

他還原的是純白,

而非原本的乳白,

有純白的照片會比判斷失準成黃乳白來的好調整,

這是後來大家覺得自動白平衡該定義成怎樣,

沒有訂標準前,

把她認知為是相機認定的環境顏色,會比較好,

某幾家相機把什麼相關白變成純白,其實我也蠻喜歡的,

對膚色上的協調一定很有幫助~

Axe0123_Tsai wrote:
傳統相機使用的底片曝光方式的,其底片上的感光粒子並不會像數位相機一樣一直感光,只有再曝光的
瞬間感光所以所見即所得...(恕刪)


不管CCD或底片都一樣,在感光那一瞬間,記錄到什麼就是什麼。
但也不要覺得底片就不需要白平衡了,
底片那些藥劑的調整,也只針對一種色溫,
所以在其它光線條件下, 尤其是鎢絲燈,如果要矯正偏藍的情況,
就要換用專門的底片,
或者在鏡頭前加特定顏色的濾鏡。
或者在洗相片時,讓沖印機器去作色彩調整。

當然過去這些功夫,
到了數位時代,調整上反倒是容易多了。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Fidi Dodo wrote:
我想問的是,一般相機中,所謂的"自動白平衡"(AWB)是否就是"取消白平衡修正"??
若是,為什麼要用"自動"這個字眼?
若否,那他到底"自動"做了哪些動作??為何USER不能直接將CMOS感應到的色彩直接輸出??還要"自動"地處理一番?

簡單的說,
因為人眼也有自動白平衡,
相機自動白平衡就是為了模擬人眼的白平衡。

如果影像設備只是單純的把現場光複製給你,
你反而會覺得色彩失真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