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當攝影工遇上新台幣時 (抱怨文+笑話文,不喜請略)

Synicism wrote:
現在婚攝市場的價格愈打愈低,從6000多降到3000到只要隨意包個紅包就好,而且還『很競爭』, 很多是想要練功想要累積作品的打工幫,不錯啊,就願打願挨,漸漸形成一種詭異的市場心態,接著苦心經營的攝影人因為市場被吞食而不得不被迫銷價搶案,愈來愈亂了。最有趣的是現在網站上徵案的"新人",很多也都是業者自己在分飾角色,不知道是無聊還是想要掌握其他競爭者的狀態,而更令人爆笑的是... 徵案的網站上更多的是"自己人"在自搞,就是要弄得好像客源很多只是攝影師不符合新人口味,沒有中,所以要再接再厲在簽下一期廣告合約... 哈哈哈,騙很大。

基本上真的苦心經營的攝影師,其實並沒有這個困擾,
你說的這些狀況,是發生在還在起步的攝影師,
或是沒有絕佳代表作、知名作品、亮眼成績...這個階段。
確實,儘管是我們也會被低價同行干擾,但你換個角度,其實新人自己也很擔心,
如果這唯一一次(至少在當下是如此想)的回憶,拍不好怎麼辦?

所以新人其實會挑,只是"不會鑑別優劣"。

這句話很弔詭,意思是新人會看作品,通常作品集上的照片肯定不會太差,
其實就算剛出道的攝影師,拍個三五場以後,
後製找厲害的朋友修的大一點,照片就"可堪入目"了。

所以新人看到的照片,通常在一個水平之上,只是這個水平是真是假新人無法鑑別。

我再舉個例子,今天一樣拿一張照片出來,我的照片和助手的照片我相信是分不出優劣的,
再拿十張出來,如果助手程度還不錯,那或許也是不分上下,
但若五十張、一百張呢?

新人面對的問題是樣本太少,樣本之於母體的比例無法得知,自然無法做出判斷,
再加上攝影有很多手法,可以讓照片令人驚艷(但不耐看、沒有深度),
例如 bokeh 就是其一。

真正厲害的婚禮攝影師,不是追求一場下來有多少極佳之作,
而是要做出三五百張照片通通能在一個水準之上,詳實而完整的紀錄現場狀況。
新人有沒有智慧去挑是一回事,而攝影師有沒有能力去拍攝又是一回事,
我們無法期望新人和攝影師總能找到交集,
但往越高階的市場走去,這個交集越是存在的。

Synicism wrote:
咱們就來個胡言亂語好了。要訂下市場公定價格,也就是最起碼要五萬元起跳,因為數字不高人就不真的這麼當作一回事,新人是如此”社影夫”更是如此,所以價格高了,要求自然也平行了,這樣活動攝影才會突破台灣的攝影才會進步。
很多台灣真正的攝影師,真的攝影師,小弟真的很尊敬他們,他們拍的有紀實,有類婚紗,而且都拍的很棒,真的很棒,是可以把流水席三合院,雞籠公寓拍的很棒的攝影師,這樣一場下來有紀實又有寫真,乾脆也別在類什麼紗了,就婚紗照一起正式納入當天的婚禮拍攝好了,這樣就更仿真西歐的外國婚禮,當然價格也一樣要把拍婚紗的價格水準合併進去,所以一場婚禮拍下來也可以直逼十萬門檻了,宋。(這段一定會被砲到飛掉,因為誤人財路啊,喔不,是整篇都會被砲~)
因為一場十幾萬的婚禮,攝影師拍攝與後製就真的不能馬虎,所花的時間心力就相對增加,接案效率就會更有品質,新人們也才會開始在乎,才會開始去認識攝影。


數字高和技術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圈內儘管是向詠、儘管是老唐,儘管我們的老夥伴,挨刀都是難免的。
誰沒有客訴、誰做得到百分百的滿意度?

一場十萬也不多,大陸一場拍到十萬人民幣的也是有,做影片破百萬台幣的也大有人在。
但這是一些特例,我們還是要看市場的主力消費客群來分析定價。
老實講,三五萬台幣,到頂了。
而且生意其實不如表面上的那麼好!


Synicism wrote:
攝影師要團結啦,不然相機人都不會自我長進,都沒有優質的競爭只有在比誰會打廣告誰比較CP值高,誰送的周邊商品多,這樣新人們怎麼會尊重這行業?你有看過蘋果的哀鳳促銷是在打周邊的商品的嗎?難怪愈來愈被看不起。


這個,也不需太過在意,
攝影圈子算還好了,婚禮的音樂圈更慘。

我同時也是婚禮的小提琴樂手,攝影以前其實並非婚禮活動的主要業務,
我們的出場價大概一人4000~6000左右(一場婚宴)。

老實說比攝影好賺,而且做起來有一股優越和成就感(飯店、PA、主家、同行彼此均以"老師"相稱),
看著攝影師就覺得是個勞力活,在舞台上演奏硬是高人一截。
可是隨著音樂系學生兼差的多了、音樂興趣的玩家也多,
跑出來接案可以殺到一顆頭800元,又年輕貌美體態佳(不蓋你,又正又會搖)。

這要我怎麼活?你說新人會辨別好壞嗎?
我根本就認為新人在這方面是音癡加上白癡,
KB做KB的調、唱歌唱自己的調、其他樂器在旁邊亂做,
新人還是聽得如癡如醉!

後來更慘了,KB直接用錄的、小提琴也用錄的,
音樂演出根本就是做做樣子而已。

不誇張,一年多前我們才在笑大陸婚禮樂手圈這麼弱,
現在我網路上隨便可以找到一推放卡拉帶的年輕妹妹。

你說市場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這是國民程度的問題吧,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技術往上提升、把行銷公關做好,
剩下的也不必去在意市場變得多差,再怎麼差,
至少現在沒有戰爭也無經濟蕭條,生活還算安定。
雪爾斯-小樺 wrote:
圈內儘管是向詠、儘管是老唐,儘管我們的老夥伴,挨刀都是難免的。...(恕刪)


向詠是我大學吉他社學長,十年後再聽到這名子,居然是在FB攝影粉絲專業上。

這是我朋友的婚禮記錄,原本他們要請攝影師,後來我請他們去問攝影師的設備,
得到的答案是Nikon D300 + 35/1.8,跟拍一整天要價16000,於是我就自己出馬做人情了...

我不是看不起D300,我相信D300也可以拍出很多好照片,
只是聽到D300跟一萬六,就令我眉頭一皺,這麼貴? .... 那我拿1DX+600EX幫你免費拍。




























































因為婚攝的市場競爭太激烈,有時會和新秘聊天就聊到現在婚攝和新秘到處都是的事。

應該要想想為何這麼多人跳到婚攝這個市場,是不是因為技術門檻較低,客戶要求得不高。

那是不是想想自己應該開創新的市場出來,這樣是不是別人要搶生意也就不容易了。

台灣人的特性就是一窩瘋,而攝影即然被歸類在藝術領域之一,創造差異性就很重要,看看國外,應該別人說想成為第二個布列松、或是第二個賈伯斯吧。

Synicism wrote:
這段一定會被砲到飛掉,因為誤人財路啊,喔不,是整篇都會被砲~

沒錯....這整篇根本就是無病呻吟.....我砲...砲...砲...砲...砲...砲...砲死你
名嘴只會消費別人的傷口,他們發言,我們發炎。
我們印刷設計這行
也是一模一樣的狀態
剛畢業的學生
用低於市價1/5的價格跟一般設計公司競爭
大陸用低廉工資跟台灣競爭
同行跟同行削價競爭
任何行業幾乎都一模一樣
就算同業公會出面道德勸說
狀態依舊一樣
WHY
這就是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社會


小葉叔叔 wrote:
我們印刷設計這行
也是一模一樣的狀態
剛畢業的學生
用低於市價1/5的價格跟一般設計公司競爭

"印刷設計"跟"一般設計"有什麼不同??
名嘴只會消費別人的傷口,他們發言,我們發炎。

kaots wrote:
"印刷設計"跟"一般...(恕刪)

我們平面設計這個行業
倒也沒有所謂一般設計或印刷設計的分別
只是因為印刷設計
最終是要用於印刷成商品~書籍~包裝~傳單~海報......等
而印刷是我們公司本業才有感而發
這種低價搶工作狀態
應該是常態

只是客戶最終還是會自己調整
要品質
要價格
一番掏洗之後
自然會產生一個排序

宅男乙 wrote:
你不會走廣告線哦.婚...(恕刪)

這.......小弟認識的一個攝影師,他也沒有什麼廣告
客源都是老客戶介紹的.......

這不就是口碑嗎???
我是水瓶子,請叫我瓶子,英文是叫不出來的啦,我什麼都沒掌握好,如今我能做的就是抓住騎單車的這快樂時光
這就是現實,其實也沒甚麼好抱怨的。

像這種利用"自我技術創業"的工作類型,除了本身攻力要夠,再來就是要累積人脈、學習轉型,以求自我突破。

不可能去哀求市場來配合你,是你自己要想辦法,就這麼現實的。

不然你去考考公務員一輩子領公家薪水就好了,或是回家洗洗睡吧。

看看Kent大,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從平面攝影、婚攝、相機與鏡頭調焦校正、攝影開班授課、到現在賣起閃燈柔光罩。

這中間我相信他把他累積的人脈跟經驗發揮的淋漓盡致。
說真的~~你對不太起你的1DX+600EX


ccpc wrote:
向詠是我大學吉他社學...(恕刪)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