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ohns 您好 之前閱讀過您帶著5D 遊日本 的2篇文章,很配服您在趕時間的情況下還能拍的這麼好我這次去為拍而拍,還模仿您的取景角度,才發現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知道您除了魚眼,17-40,剩下來的都以定焦鏡為主 因為在下日前才去了一趟日本 5D2機身上掛的是24-70 深深感覺變焦鏡的變換是一門學問想請問您到一個新景點 在鏡頭焦段的選擇上 是怎麼樣的考量呢?
elgaryu wrote:mjohns 您好 ...(恕刪) 首先謝謝您的長期支持:D我覺得旅遊拍攝的時候有一個重點那就是你得不斷地移動、不停地觀察也許每個人的習慣不太相同,不過我自己的方法大概是這樣:出發總有個方向,每到一個環境心裡大概有一條路線大部分我都會規劃繞行主要的標的物,從不同角度來拍攝然後焦段從廣角開始運用到望遠,都有著不同的視野有時間的時候我都會從廣角一直拍到望遠特寫,重複的循環一邊移動腳步一邊變換焦段視野以取得不同的畫面時而搭配高低角度 就能拍出許多變化的照片不知道這樣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24-70是一個十分方便的焦段你可以想成帶了24mm,35mm,50mm,70mm等f2.8的鏡頭去熟悉這每個焦段視野/光圈值所拍出的不同感覺像是如何在構圖上控制好廣角變形或者運用望遠端拍攝特寫等等之外還有熟悉曝光要素,光圈、ISO、快門1. ISO的決定:環境光>快門速度說明:ISO直接影響照片畫質,一般ISO可以調低就不會高,有時不改變光圈的狀態下,為了提升或降低快門速度會調整ISO2. 光圈的決定:景深深淺>環境光說明:一般我先選擇景深來決定光圈大小,除光線不足時不想提升太多ISO才選放大光圈3. 快門的決定:安全快門(環境光)>曝光長短效果說明:視環境光線或ISO/光圈足夠拍出快門速度夠的穩定畫面,或依照預想的曝光時間效果來決定快門速度(高速快門凝結動作、慢速快門造成拖曳..etc)我想這些雖然是非常基礎的概念,但熟悉掌握之後變化無窮像我這篇環島許多都是24-105/16-35拍的在沒有太多時間更換不同鏡頭的狀況下只要活用變焦鏡的每個焦段加上構圖的創意,多加嘗試相信也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無限重生 wrote:好棒的拍攝,推推推~...(恕刪) ken08140412 wrote:非常用心的好文章謝謝...(恕刪) 8422 wrote:您拍的非常好 ~請不...(恕刪) 謝謝大家留言支持:D確實,攝影是與自己的對話那麼又何故需要分享呢?分享圖文並不是追求迴響的多寡而是希望其中一些理念能有更多人閱讀只不過仍需要藉著大家的推文這確實能達到引起更多人的注意的功效在此還是再次謝謝大家不吝留言^^
mjohns wrote:感謝回覆:D撰文初衷...(恕刪) 看了你在三仙台拿高相機想達到不同視角的目的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當我們在看國外的照片時,會不會有種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感覺也能說是構圖上的差異,我沒出過幾次國,但每次有機會出國就會上FLICKR上看看找尋各國人在當地旅遊時留下的美照,也就是在這時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當地人拍的照片和觀光客有很大的不同差異也是在構圖上面,也許跟拍的次數有關,當地人拍的角度多樣構圖豐富觀光客則是大同小異,因為時間的關係,著名景點能拍到就夠本了本來我以為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國外的景色都比台灣美但是後來我發現我大錯特錯,真的不是外國的景色較美而且我們看到的機會比較少,如同老外看到華麗的合歡山景一樣會發出驚呼一樣如果我們天天看到極光照,一樣也會膩的所以我特別羨慕有時間找角度開發景點的攝影愛好者謝謝分享這麼多美圖和看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