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henahu wrote:有點不懂,所以EF>FE or FE>EF 都是可以透過轉接環來達到需求的意思嗎? 主要是鏡後距 ( Flange )短的可以用轉接環延長 來接長的長的是已經超過 , 除非挖的凹進去 , 不然怎麼加還是超過 , 沒辦法用其實買原生鏡 , 這些問題都不用考慮還可以有原廠支援的數位修正及對焦性能 ~
athenahu wrote:有點不懂,所以EF&...(恕刪) 感光元件比較大的機種若使用感光元件比較小的機種的鏡頭(中間不管你用甚麼東西接過去)正常整張照片外面都會有一圈黑色的因為該鏡頭的進光光線無法覆蓋到比較大的感光元件全部範圍所以正常沒有人用比較小的感光元件的鏡頭去接在比較大的感光元件的機身上借用網路上找到的一張圖這樣了解了嗎?
athenahu wrote:有點不懂,所以EF&...(恕刪) 光看表面是很難理解。所謂理論上可以轉接意思是怎麼而來,這個就要從所謂<焦距>是怎麼定。我們知道,太陽相當是無限遠平行光,拿著凸透鏡在陽光下,一個距離就會產生焦點,此時鏡片中心到焦點距離就是所謂焦距。所以鏡頭也是一樣,1/物距+1/像距=1/焦距,也就是物距=>無限大(對焦無限遠),那1/物距=>0,所以像距等於焦距。只是鏡頭中心根據入射與出射兩個方向,所以中心會分開有兩個,一般用H H"主平面表示。同樣焦點平面也會有兩個。在同樣對焦無限遠時候,像距=焦距。下圖是一顆NIKON F卡口50mm F1.4的鏡頭,H"=>F"的距離就是所謂焦距,這個就是所有鏡頭焦距基準。50mm F1.4這裡也可以看到一個鏡頭接環到焦點平面位置為46.5mm,這個就是所謂卡口法蘭距,他是一個卡口鏡頭的基準,所有這個卡口這個距離都是一樣,這樣才可以確保焦點平面會剛剛好落在感光元件或底片位置上。下面則是另外NIKON F卡口鏡頭,可以看到其46.5mm距離是一樣24mm F2.8而如果物距<無限大時候,那麼1/物距>0,所以像距>焦距,也就是鏡頭必須要往前移動,這個就是所謂對焦。因此,所謂轉接環真正重點,其實是厚度,也就是利用厚度來達到原鏡頭設計到感光元件距離狀態。像NIKON F卡口法蘭距是46.5mmSONY NEX卡口法蘭距是18mm,那麼E接環機身(18mm)+轉接環(28.5mm)=46.5mm,就會符合NIKON F卡口鏡頭,因此對焦無限遠。那反過來呢NIKON F卡口機身(46.5mm)-28.5mm=18mm,也就是要減少28.5mm,也就是鏡頭要往感光元件方向內塞,因此會打到反光鏡,就無法這樣做。所以A可以接B,B就很難接A道理就是這樣簡單。
基本上,M4/3 鏡頭要用在 sony a7 or a7r 上的兩大問題:(1)成像圈: M4/3 鏡頭是應用在較小的片幅上.所以其成像的範圍較小.若放到 a7 這種 FF 片幅上,鏡頭的成像圈一般難以覆蓋這麼大的片幅.導致就是 四角 黑邊,只看得到中間影像呈現一個圓圈狀.(2)對焦/光圈非手動:大部份 M4/3 鏡頭都是自動鏡非手動鏡.對焦與光圈變換都是透過電子訊號來控制.換言之轉接到 a7 上,既無法對焦,也沒辦法調光圈大小.所以等於不能用.僅有極少部份 M4/3 手動鏡可轉接.一般常用來轉接的鏡頭前提:(1)鏡頭成像圈可覆蓋轉接相機的感光元件. (成像大於等於片幅, 小於也行 但就是別的風味)(2)有對焦環/光圈環的 手動鏡頭.這類的較佳.
銀★Club wrote:換哪台相機都一樣,小朋友像虫跑來跑去,拍不到那就拍不到了!M43本身有高階機身,對焦也很快速準確,去OL區或PA區先看問看看先 +1EP3拍不到小孩,難道A7就拍的到嗎?莫非A7的對焦速度超快或者是連拍很強大?EP3也算舊機了,何不考慮M43新機,或者是換SONY的A6000,也會比A7好。
我覺得拍小孩不一定要用什麼高階機種,而是看你怎麼善用相機拍攝!我想S模式(快門優先), 快門1/300以上因該都不會小孩移動怕糊掉吧~如果室內一樣用快門優先, 配個大光圈鏡頭應該也很容易拍出好照片的!!如果你想換機種, 你可以考慮Olympus的EM1/EM5/EP5,或是 Panasonic的GX7/GM1配上20mm f1.7 或 25mm f1.4, 我不相信這樣還拍不出照片來 = =附上我上禮拜在室內幫小孩拍的照片~By Olympus E-M5 + 20mm F1.7
athenahu wrote:目前大概有了解概況了~先就只差自己要那一家的機身最符合我的需求了~問一下~我現在用M4/3拍孩子已經不夠用~他們像蟲一樣~現在想晉升 又不知從何下手~不知前輩們有甚麼建議嗎?我兩個寶貝1~5歲呢 妳說的不夠用是指 畫質 or 機身性能 or 鏡頭焦段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