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提什麼漢翔人才跑到泡菜國然後幫泡菜國研發T-50,看了都覺得很丟臉,泡菜的T-50是跟老美的洛馬合作,會長的像IDF的理由是因為當初IDF也是洛馬(當時是通用動力)來台灣協助設計的....台灣的政策導致很多人才失業是沒錯,但別把T-50的成功冠在台灣人頭上,講老實點,台灣流過去的人與泡菜飛機造得出來關係小到可以忽視~
其實只是因為T-50教練機跟F-CK1 氣動外型很類似發展時間又比F-CK1 來得晚(的確有少部分研發人員跳槽是另一件事)所以軍事迷我們有時候會暱稱為“緯國號”而外型會很相似的確是因為都是跟洛馬合作(F-16就是他們的)一些設計的確會沿用該公司的數據,因此其實應該說F-CK1 & T-50都很像F-16至於我們該思考的是,為何韓國肯如此辛苦的行銷T-50給印尼及想要汰換F-5戰機的國家而且積極的還推出A-50等攻擊機的版本甚至這些能量可以由韓國的F-X計劃延續下去而台灣的航太慘業只能被各國當成發展失敗的濫觴
Robin1029 wrote:Sorry,完全看不...(恕刪) 抱歉本人不是軍事迷根本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只是聽旁人講述也沒有深入考究至於含真的是打錯.....本意只是上來分享資訊而已輕鬆看待就好沒有那麼嚴肅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