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ter wrote:
景深都是一樣的......(恕刪)
老問題

以下自己去瞭解
http://www.leicafanclub.org/institute/leica-dof.htm
http://www.clwu.idv.tw/~clwu/depth.php
還跟你觀看的照片大小、距離都有關
http://www.clwu.idv.tw/~clwu/depthtest.php
相同焦段距離相同光圈,APS景深比較短
Why?答案都在上面
一般景深與片幅的關係..都是以135和120片幅在討論居多....
但..APS片幅是值基於35mm之上(屬於格放, 裁切)....因此如果拿30D和5D在同一場景..同一角度, 同一光圈, 同一快門, 同一鏡頭, 同一位置, 拍攝同一件物體.....然後再...把5D截取中央APS片幅部份....再輸出成相同的大小的相片... 相信得到的景深一定一樣..
Jetter wrote:
依光圈不同...在那段距離內都是清楚的...
Jetter您好,我想我大概了解那表尺的意義,它是標示在一個光圈值時,清楚的景深範圍對吧!
我也了解相機都是用最大光圈呈現觀景窗,所以會有景深預覽鈕(是不是我不大會用啊,按下去一變暗雖然可以看到景深變化沒錯,可是好暗好小,真的看不清,所以變得很少用)
我比較好奇的是,這個景深尺在 MF 上有沒有實際的應用呢?
我最剛開始的實驗是,假設被攝物距離我一公尺 (以AF實測距離也差不多),然後設個小光圈(例如 F16),改成 MF,轉動對焦環讓標示 1m 在鏡頭景深表尺左右F16間拍了幾張,拍出來的結果是
|--+--+--+--+-+-+--+--+--+--|
f16 f8 f5.6 f4 f2.8 f2.8 f4 f5.6 f8 f16
1m處在 f2.8 處不用說相當銳利,但是在接近 f16 邊緣(例如 f8),理論上仍然在景深範圍內,但是有點糊掉沒有那麼銳利,請問這是否為正常現象呢?(意思就是在景深範圍內還算清楚,但可能不會每個點都很銳利)
不過我打字到這邊突然發現,景深尺好像不是這樣用的,這樣做好像一點意義也沒有

Jetter wrote:
因此如果拿30D和5D在同一場景..同一角度, 同一光圈, 同一快門, 同一鏡頭, 同一位置, 拍攝同一件物體.....然後再...把5D截取中央APS片幅部份....再輸出成相同的大小的相片... 相信得到的景深一定一樣.. ...(恕刪)
拿30D和5D在同一場景..同一角度, 同一光圈, 同一快門, 同一鏡頭, 同一位置, 拍攝同一件物體最後景深完全不一樣
注意底片或是CCD的景深是一樣的,但是景深是比照片上的景深
因為小片幅會放的比較大,比較容易模糊,所以景深淺
廣義說法,就算同一張照片因觀看距離不同景深也不同
網站在此不相信我也沒辦法
但是我們談的是一般景深,觀看距離與照片大小等被限制住了
一般景深與片幅的關係..都是以135和120片幅在討論居多....
但..APS片幅是值基於35mm之上(屬於格放, 裁切)....因此如果拿30D和5D在同一場景..同一角度, 同一光圈, 同一快門, 同一鏡頭, 同一位置, 拍攝同一件物體.....然後再...把5D截取中央APS片幅部份....再輸出成相同的大小的相片... 相信得到的景深一定一樣..
既然是這樣,為何會有APS的景深較短的論理出來??
(我的想法跟您一樣)
實在不瞭解APS景深短的論理何在?
若是片幅小 -> 景深短
那4/3系統景深 <APS-C/H
小DC景深 < 4/3系統
結論:
買小DC就好,因為片幅小,所以能得到淺景深。
(不過以上是個屁,因為鏡頭不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