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從愛拍照到不拍照的

其實拍底片失敗率不會很低,只是多了一個洗照片的動作,還有以前拿手動的全部都只能慢慢來;現在數位機個人是覺得少了一股衝動,覺得很方便反而較沒動力,個人底片機時代常喜歡把相機放在馬路中央拍車軌,數位機連一次都沒有,早上想去拍街道日出,想了好幾次還是沒拍成,而且數位沒有洗照片成本問題,對相片的感受度就少了,像自己20年前在金門拍的照片(當時還是有管制)雖然也沒什麼特別,但就是比較有感覺!所以這是時代演變的結果和愛不愛拍照一點關係都沒有吧~
再舉例:在早期擁有電腦(電視也一樣)就是一種感動,現在電腦(電視)只是很普及的東西,一點也沒有新鮮感。
只是單純對某種嚐好不再感興趣而已
跟科技沒關係
就算是數位時代
我也是看到一堆人耐心架起腳架
很用心地刷黑卡
很用心地趴在地上用手動對焦慢慢拍微距
這是一種心態,而不是器材的關係
kai1861 wrote:
不知道是不是科技走的太快,即拍即看就是少了一點FU,SO 就不想拍了

總之一句, 就係 郎老啊 啦.

太陽底下, 那還有什麼新鮮事..

體力也不行了... 郎哪上四就未粒. 擱供甲過半百...


現在這裡的一些少年啊. 三不五時都會搜到他老爸的一些老古董, 起碼二十年都沒碰..

所以這是正常現像. 少年哪玩過頭, 老啊就未想唄擱摸.


好咧佳在, 我少年無玩過頭 (大概係: 愛擱take去洗, 感甲足費氣耶),

所以 基準 三不五時 啊擱耶 take來甲摸基咧 (免洗, 外好咧)..
停滯期,很正常啦

我也回頭去拍過底片,拍了幾年又回來拍數位
拍底片時,覺得很有fu
但是遇到了資深攝影人,反而很訝異我這年輕人還在拍底片
他老人家早就改拍數位,卻見年輕人走回頭路

我覺得這沒有對錯,這就是一種尋找的過程吧

我底片拍到最後,被沖掃問題搞的很毛很火
又開始嫌清晰度不如數位
從一開使的期待開獎,到後來的很不安於讓一半成敗掌控在店家手裡

於是又回到數位,找回自行掌控後製的安心感
但回來拍數位後,又偶爾覺得之前底片好像還是很有fu•••

最近則是工作繁忙,越來越沒勁
相機背出去,有時一張也沒拍
如今,最常用的拍攝工具成了iPad

隨便啦,器材什麼的
重點是,暫時找不到心動的題材
人,也就懶了

kai1861 wrote:
曾經在那個軟片的年代...(恕刪)


有阿

看到一堆飽和度高的照片跟無腦大光圈照片得到大眾掌聲

看到恆河沙數的廣角風景修修修不斷量產

看到討論區的亂象

於是都開始拍到此一遊照了
首先比較冒昧地跟樓主說:既然不喜歡拍照在這兒留言找同好似乎也沒什麼意義吧!
攝影是需要執著跟熱忱.在歷程中往往會遇到瓶頸.突破了又是另一個境界.
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拍底片.當然是一件很好的嘗試.當前台灣數位相機或手機拍照的風行讓底片沖洗漸漸式微.而居大部分使用不精確的藥水比重(當然不是全部都這樣)和數位掃描(掃底).反觀國外很多國家在底片沖洗後用放大機掃底才能真正表現出銀鹽的層次與色調.所以慎選好的沖洗店家是拍底片很重要的關鍵!
是對拍照沒熱情,還是已經拍不出讓自己感動的照片了
小弟好像比較屬於後者

kai1861 wrote:
曾經在那個軟片的年代,不論去那,身上老是背著相機,甚至還帶兩台,一黑一彩,尤其是等待著沖洗的結果,只希望36張之中,能夠有5~10張令自己感動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科技走的太快,即拍即看就是少了一點FU,SO 就不想拍了


嗯。

我也有這樣的感覺,自從用了數位相機後。

拍照,好像變的只是"按"快門;到一景點後只是"拼命"的按快門

真的愈來愈沒有"fu"

但後來,我再回到底片後,才找回對拍照的熱情。

真的比已前更認真了。


建議您可以試試。


再說,我個人還是比較底片的顏色。
平安、健康最重要
不是真的很喜歡啦!很喜歡不會因為數位或底片而改變純粹的喜歡。
kai1861 wrote:
曾經在那個軟片的年代...(恕刪)


少了原來的一點fu
但是
你怎不想想,也多了一點原來沒有的fu

何必如此我執
世間的事,正如「橫看成嶺側成峰」
用欣賞的角度來面對吧

聽黑膠唱片的人
如果都像你一樣
那損失可慘重了

人生有必要如此堅時在不是重點的事上嗎?

是不?


在數位時代
也可以不要「猛按快門」
也可以不必「猛按快門」

要快要慢,端看你的創作心態
不是類比、數位之別呀!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