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線上遊戲組隊打怪去的感覺XD
既然如此,先從讓彼此認識開始好了
所以先自我介紹一下
對攝影者而言,最好的自我介紹當然就是照片了:
flickr
dpchallenge proflie
我的創作能量薄弱,作品不多且品質不是很優,此外對器材操作不熟練,動作慢吞吞,有時拍一張照片就搞
了幾個小時,見笑了。
另外就是器材,我有的器材如下:
NIKON D70s
Sigma 17-70mm f/2.8-4.5 DC Macro for Nikon
Tamron SP AF 90mm f/2.8 Di for Nikon
各位看倌,您沒看錯,的的確確是D70s(而且還是二手的),請別打我XD
(眾人:看!用這種器材還敢在01嚷嚷說要組團,你這不等於是在D3裡面穿MP1等級的裝備去MP10被怪碾嗎!)
沒辦法,小弟是又窮又愛裝酷的屌絲,請各位多多包涵

除此之外還有:
Kenko DG 接寫環
買來超過10年的便宜鋁合金腳架一支(風一吹就快倒,雲台鎖不緊,鏡頭稍重就垂頭XD)
Nissin Di866機頂閃燈2支
不知名離機引閃器一組(1發射器+2接收器)
Mettle MT-160A 棚燈2支
Keystone 60x90cm柔光罩2個
14CM反光傘1支
機頂閃燈微型控光工具:束光筒、蜂巢罩、四葉遮片
不同長短的燈架共5支
附雲台的C型夾
這些也都是便宜等級的器材,加上前面的機身和鏡頭,總共約5萬,大約只能買一台6D

哦,對了,最近還買了一臺隨身用的二手NEX 5
至於本人真實姓名、年齡、職業…等,就用私訊寄給有意加入的人吧
我也很認同要先從小規模來,重點在戲劇性擺拍,規模是其次
我貼的連結主要是拿來唬人,引起大家興趣用的,並不是真的要大家砸大錢下去XD
01裡有位hiloshi版友的作品VISION系列是不錯的範例
大家可以看看這篇VISION ‧武,他在這篇4樓還貼出了前製概念圖
他可以一個人搞出來,幾個人組成的小團體應該也搞得出來
hiloshi的retouch功力很強,話說我也很想邀他參加
另外caubrey在私訊中還提到cosplay
讓我想到很紅的螺旋貓
在網路上看到這個團體的攝影師
好像是知名韓國導演金泰植
我對這個資訊有點存疑
不知道是同名同姓
或者真的是導演金泰植
但是我看不懂韓文,所以也不能確定
cosplay是很後現代的攝影題材
是有其深度在
不過我們家女王很會吃醋
她應該不太高興我去拍美美(又三不五時露事業線)的cosplayer

(ps.莫非caubrey是所謂台灣專業Cosplay團隊的攝影師!?)
to 12樓的阿嘉
你有6隻閃燈,N家鏡頭群齊全,交通工具齊全
看來你是好野人(最近看報紙說應正名為"好額人")
我可以抱你大腿嗎XD
ps.不好意思,這個週休要回高雄探望母親,所以暫時不會上來參與討論
拍到手斷掉 wrote:
個人覺得要先克服一個問題,要去哪找一群攝影玩家,大家願意花錢錢出力,
並放下自己的相機不拍任何一張照片,只為了全心全意協助完成一個人的創意,
樓主願意放下相機來完成攝影作品嗎?
我前面提到著作權歸屬問題,和你這個問題類似
不過首先我要釐清的是,我理想中的創作過程是:
或許初始創意是由某一個人提出,但那個創意必需得到成員們的認可,而且經由團員們加以討論、改造,最後變成是大家共有的創意,然後大家共同去執行出來,所以並不是"一個人"的創意
當然這過程中會有很多變數,例如某位成員的確是天才,他想出來的東西總是特別棒,攝影功力又特別好,大家可能很樂意幫他執行,也可能不爽走人,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樂於享受創作的過程,但又清楚自己只是塊平凡的料,拍出來的高度大約就只有那樣,所以如果我真的遇到一個天才,我很樂意被他帶領,以成為他的左右手為榮。
除此之外,在拍攝現場,我想到的有以下兩種模式:
一、一臺主拍用的相機(絕對不會是我那臺D70s XD),控制現場的閃燈,除了主拍機外,在場的大家都可以拿著自己的相機同時在旁邊拍,但不能用閃燈,這種情況下,那些在旁邊拍的,會變成比較像是側拍紀錄照,而主拍相機所拍下來的照片,是大家共有的。
二、大家輪流用自己的相機當主拍機,每個人都可以拍幾張自己的照片,而不同的主拍者,可以調整現場的場面調度與燈光,而著作權也屬於各自的。
但我還有想到一種模式:
例如製作一張像這樣子的合成照片

這照片可以看出是由多樣素材組合而成,這種情況下,可能主角是由攝影師甲在棚內拍的,右邊的廢墟是由乙在戶外拍的,丙則在別處拍了遠方的工廠,最後由丁進行後製,這種情況下,就是百分之百的集體創作了,合成前的原始照片著作權屬於個別攝影師,合成後的照片則是大家共有。
JianWang wrote:
支持+1很棒的構想,...(恕刪)
請問你住在那裡?
目前有意加入的是:
台灣北部:
ldw406(我本人)
caubrey
阿嘉
台灣南部:
可樂猴
不知在何處的有:
Ladaga
bryson0083
不在台灣的:
Da V
目前有個想法是
在fb弄個社團
然後對這個構想有興趣的都加入這個社團
不分地區,形成一個鬆散的社群
社群中的成員再各自與地緣及創作理念比較相近的人
組成較緊密的小團體一起創作
每個小團體有各自的創作模式
而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
不同的小團體也可以透過某些方式合作
即使不在台灣的人也以透過網路傳檔的方式合作
大家覺得如何呢?
此外,目前有個感覺是,這類的團體能否成功,在於誠懇與互信,我相信衝突是免不了的,不過希望大家能抱著隨緣、好聚好散的態度來參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