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重新上圖更新完畢 35mm與APS-C的景深比較~~拍的差原汁原味僅供大家參考景深用..

jakyou wrote:
談 CoC 沒有意義,因為那個不是一般使者可以控制的參數,手上的相機是多少就是多少了,有人會因為 CoC 大小去換相機嗎...
強調物理特性不會改變的...大概只有拍照不構圖的人才會認同這樣的說法
...(恕刪)


CoC的意義,至少有助於了解在底片時代,各種片幅與景深之間的關係。當然,如果是同片幅的35mm底片機,CoC就沒有什麼意義(因為CoC相同)。只有一台相機時,沒有比較的話,CoC就更不容易看出什麼價值了。不過,到了DSLR時代,D200是採用0.033這個舊標準,還是直接以【APS-C片幅對角線長度】的1/1700來設定(過去35mm片幅的CoC設定標準)?官方如果沒公佈數據,也不是很清楚。到了數位時代,玩家們實在是不太需要在意景深的問題,第一你可以從觀景窗中直接觀察到景深變化,第二影像立即成像可以直接觀察結果(這也是鏡頭上景深表尺會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jakyou wrote:
談 CoC 沒有意義..強調物理特性不會改變的...大概只有拍照不構圖的人才會認同這樣的說法 .(恕刪)


大哥您到底在說什麼? 物理特性不會改變跟會不會構圖 有啥關係? 倒是想聽聽您的高見???
來去無影 wrote:
景深是以實體焦...(恕刪)


是的~~~但是大大還是要記得提醒新新手...因為135mm(底片)在同焦段構圖相同時....因為離被攝主體較近所以景深也相對的變淺喔!
在前輩認為理所當然的...晚輩也是要多看才會知道的
商業攝影..活動外拍都接..我常在head4混..請搜尋hata6136就好
JYHuang wrote:
兩組在拍攝時的快圈快...(恕刪)


光圈一樣快門不一樣......兩者的曝光計算方式是不相同的.....另外快門時間跟景深沒關係
商業攝影..活動外拍都接..我常在head4混..請搜尋hata6136就好
來去無影 wrote:
大哥您到底在說什麼? 物理特性不會改變跟會不會構圖 有啥關係? 倒是想聽聽您的高見???


強調物理特性不會變的人,總是喜歡說一樣的鏡頭不管在 FF 或 APS 上成像都是一樣的,只是視角變小而已,景深不會因此改變。

理論上是這樣沒錯啦,但實際使用鏡頭時,會因為視角的改變而去改變焦長(變焦鏡)或移動腳步(定焦鏡)去配合想要的構圖,結果就是景深跟透視都改變了。

所以我說在考慮構圖的前提下,強調物理特性不會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不符合使用習慣。
jakyou wrote:
強調物理特性不會變的...(恕刪)

沒錯,關鍵就是在於兩種不同的片幅,雖然同樣的鏡頭,光圈,景深雖然相同
但為了要讓構圖一致的時候,就會有了距離的變化,所以景深也相應的改變了.
物理特性不會改變是沒錯,可是實際使用上就是會產生變化.
jakyou wrote:
強調物理特性不會變的人,總是喜歡說一樣的鏡頭不管在 FF 或 APS 上成像都是一樣的,只是視角變小而已,景深不會因此改變。
理論上是這樣沒錯啦,但實際使用鏡頭時,會因為視角的改變而去改變焦長(變焦鏡)或移動腳步(定焦鏡)去配合想要的構圖,結果就是景深跟透視都改變了。
所以我說在考慮構圖的前提下,強調物理特性不會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不符合使用習慣。..(恕刪)


若是想要證明135格式以及APS-C的片幅對景深的影響,鏡頭焦距、對焦距離、鏡頭光圈都必須固定不能變動,這樣才能證明(與CoC有關的)片幅大小對景深有影響。所以,測試上,不應該為了要配合構圖,而改變焦長、或移動對焦距離。因為一旦改變,影響景深的參數就無法控制並觀察變化。

測試上,我個人的建議是:相機上腳架、相機與拍攝主體距離固定、使用相同鏡頭(如都使用50mm鏡頭,要知道定焦鏡與變焦鏡光學設計不同,也可能造成不同狀態的散景)、相同光圈值。

接著可以開始做以下的拍攝程序:

假設135測試機拍到的畫面可能是這樣,畫面無裁切放大至一個固定尺寸,在此可設定為 4x6:

圖A 紅色為清晰主體,灰色區域為景深外之模糊區域

假設APS-C測試機(DSLR或SLR)拍到的可能是這樣,畫面無裁切同樣放大至 4x6:

圖B 紅色為清晰主體,灰色區域為景深外之模糊區域

將135底片拍到的畫面A按照APS-C比例,裁切下相同比例的部份畫面,再放大至與B圖相同之尺寸(4x6)

圖C

這樣我們也許就可以來比較圖C中淺灰色區域放大至相同尺寸後,與圖B的灰色區域,兩者之間的【模糊狀態】的差異性。如果比較的兩台機子都是底片機,那麼我想結果應該是很容易判斷。不過D200的CoC不見得是0.033mm,所以可能會出現其他的測試結果。

當然,若是只用D200拍照,所見即所得,就不必想太多....^_^
KAWAINE wrote:
沒錯,關鍵就是在於兩種不同的片幅,雖然同樣的鏡頭,光圈,景深雖然相同
但為了要讓構圖一致的時候,就會有了距離的變化,所以景深也相應的改變了.
物理特性不會改變是沒錯,可是實際使用上就是會產生變化.< blockquote>


真的是被你們2個給打敗了................................
來去無影 wrote:
...(恕刪)

也許很難解釋我們兩個不同觀點的差別吧,所以,你才會無言,\
不過,你也可以試著解釋,我也許有哪些地方誤解了吧!!!
甚至,在同樣拍攝距離下,某方面我還認為17mm和300mm的景深差不多,呵呵,
不過那又要牽扯到模糊圓的問題了,我又在胡言亂語了.
銀牙烈虎 wrote:
若是想要證明135格...(恕刪)


沒有想要證明也不想測試,因為您說的都沒錯。

我會覺得這種說法沒意義是因為我不可能無視構圖去用鏡頭,實際上使用時,同一支 135 mm F2 鏡頭拍全身人像,裝在 APS 就是要比裝在 FF 多退五六公尺,同樣光圈下景深還沒 FF 淺。

這個就是理論跟實際使用的差別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