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其實小弟想談談廟會攝影的認知..........

分享我的偶像好友布洛格,請慢慢欣賞
台灣厝仔

DC Q wrote:
說真的這幾年近期單眼...(恕刪)
我的無名 http://www.wretch.cc/blog/id0935556335
不知道這算不算廟會
第一次不會拍..瞎搞的成品..鏡頭變焦環也在這一次弄壞了
說到廟會 小弟之前有拍了一些

住在漁村 廟會幾乎每個禮拜都有

社區公廟或是私佛仔 大大小小的

很熱鬧 但近年來的廟會出現很多聲光效果

不外乎 改裝車 鋼管女 超炫LED裝飾 電音

很不習慣就是了,但是習俗是人定的

或許在過個幾年後就變成傳統了


以前很少看到女的 現在幾乎滿多的


這阿伯涼傘踏的很棒 但是就是拍不出當時那感覺


鑽轎下





其實拍這張的時候很怕被揍,都是少年仔,而我又擋在他們中間


很久沒看到乩童在操了
管它什麼廟會攝影?
不就是記實攝影的一種?
重點在拍的人想傳達什麼?
是敬天畏神
還是粗俗鄙陋
或是神愛世人

是救贖?
還是鄉愿?
或神棍加愚婦?

是記實攝影者的課題
也是記實者自身心靈的真實反映!
DC Q wrote:
說真的這幾年近期單眼...(恕刪)


以古早人的講法來說

拍神明神像是需要擲筊經過同意的

結果現在

去花蓮玩住港天宮時拍的
小弟今年27
無法意會DC大所說的廟會攝影中的奧義為何
但有機會因為感動瞬間拍下這畫面也是挺開心的

廟會鋼管也是可以拍的,那是台灣廟會風俗轉變的紀實,只是說看攝影人怎麼拍?拍成什麼感覺?
miro_002kimo wrote:
重點在拍的人想傳達什麼?...(恕刪)

可是很多時候,
因為種種原因,
看的人看不懂拍的人想傳達什麼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八十幾歲的宋江陣老師傅施展「丈二」絕活:


門道:
這根「丈二」也是宋江陣的兵器之一,
木材質地非常~非常~的強韌,
沒有足夠的內功跟武藝,
無法讓「丈二」彎曲成這麼大的弧度
目前的宋江陣成員已經沒幾個敢表演「丈二」囉
佛貝魯男爵 wrote:
我有個朋友場場廟會都...(恕刪)

誤讓樓主覺得不舒服
我刪文章
紅塵紛紛情難了,風雲變幻醉一場 慢慢長途尋真我,千杯難倒一酒湘 癡心躊斷緞愁腸,豪情傲劍渡河江
神明有沒有看到現在這些現代化的"儀式"
我不知道
但是
我可以確定一點
大部分的"人"
都看到了

我想說的是
所謂廟會跟祭祀科儀
應該可以分成二個層面來看
所謂廟會
大部分有著所謂台語的"鬧熱"成分
白話一些就是豐富澎派式的嘉年華
這些不外乎就是所謂~
聖誕~進香~廟慶....之類的活動
當然
場子弄熱~弄豐富~主家或廟方就有面子
再來就是所謂祭祀科儀
舉個簡單例子
東港燒王船
在地王爺轎班的親戚告訴我
燒王船外地人最好不要進來
因為典禮很繁瑣嚴肅
而且據說氣場很重
八字輕的人會比較不好
所以整個東港王船的科儀見不到
過度鬧熱的場面
倒是分靈出去的外圍活動還是可見
我想說的是
廟會的活動
因為"人"的需求(不是神明的需求)
而變得更現代化
但是這樣的現代化
卻也模糊了科儀本身的涵意
但是不可否認
這也創造出另一種有別過去那種
沉穩~嚴肅~神祕的科儀
轉化出另一種與民同樂的熱鬧氣氛
加上廟會活動代辦團體的競爭之下
團體間互相比拼的結果
無所不用其極的推陳出新
也是最近廟會嘉年華化的原因之一
所以
廟會嘉年華化的原因
還是出在人的身上
廟會好看~就有人潮
有人潮~知名度就高
知名度高~就能轉化成香火很興
香火很興~香油錢就會多
香油錢多能做的服務就多
我倒是覺得
這倒也無可厚非
目前雖然商業化了
有點歪~但還沒斜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