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深入討論 你有洗出高ISO的相片嗎?

tommy06 wrote:
超意外的,意思也就是...(恕刪)
那這樣我們單眼拍攝的2000萬以上像素是用來.....我看大圖輸出的機率應該超級低的

中片幅數位機背的像素動輒 4000萬以上,
因為他們通常需要放大到很大張的相片,
少說也有海報大小,
而且要求很嚴苛。

其實現在的婚紗照也有這個需求,
像 D800 的 7360 x 4912,
約可以不壓縮洗出 24吋 X 16吋 的相片,
如果要遠觀,
還可以降低到 200dpi 甚至 100dpi。
老闆主動幫你除噪了吧,這樣你下次會再找他洗.
不能這樣看阿,
4x6有4x6的拍法,
觀賞距離跟視覺壓力不同,
如果只是要拍4x6的尺寸,
那也不需要用FF拍了阿....
ds1441 wrote:
4x6有4x6的拍法...(恕刪)



很好奇什麼是4x6的拍法,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那用10x12的拍法有什麼不同呢

常上01真能發現許多知識
roachc wrote:
約可以不壓縮洗出 24吋 X 16吋 的相片,
如果要遠觀,
還可以降低到 200dpi 甚至 100dpi。

這種大照, 對於習慣在電腦螢幕看照片的人, 其實 100 DPI 已經很夠用了.

因為 22" full hd 螢幕 上的 彩點, 嘛才 100 DPI 出頭..
roachc wrote:
大多是 300dpi 的,
洗 4X6 相片,
就是 (4X300)X(6X300)=2,160,000 ≒ 200萬畫素,
您拿再高的畫素相片檔去洗相片,
即使如 D800 的 3600萬畫素去洗 4X6 相片,
洗相片機都是先縮圖成 200萬畫素後再洗出 4X6 相片來。


如果大大去看我上面01的連結, 每張相片就縮得更小了, 在PC上躁訊也沒有比較少吔!



Anakin Skywalker wrote:
這也是數位和類比最大的不同,等你把照片輸出後,就等於類比化了.


是的, 我怎麼沒有想到這一點, 數位和類比的轉換.

是的, 這過程是反向從數位到類比.



風之和子 wrote:
因此,我們不需要當pixel peeper,也不要太在乎「100%」放大的無趣比較,喜歡的照片就把它洗出來吧。


是的, 有次看了十面大大的VIDEO, 他強力鼓勵大家把相片洗出來, 感覺會完全不同.

這就好像是看電視的五月天演唱會和去現場看的差別.

去過現場看表演的人就知道真的差很大.



tommy06 wrote:
那這樣我們單眼拍攝的2000萬以上像素是用來.....我看大圖輸出的機率應該超級低的


如上面ROACHC大大所說, 縮圖後會讓畫質(細節)看起來比較好.



Nick Yang wrote:
高iso的色偏就難搞了,我後來看新機評測時
iso部份看的都是開到多少,開始會有難以調整的色偏問題。


是的, 我開到E30的最高ISO3200, 在PC上就有很明顯的色偏(偏暗和偏不飽合).

相片洗出來後躁訊是少了很多, 可是色偏真的就救不太回來了.
中間浮腫 wrote:
老闆主動幫你除噪了吧,這樣你下次會再找他洗.


我是送很便宜的網上沖洗, 前1200張還是免費的.

(可是品質比當地的店還好哦!)

所以應該不會為我們花這麼大的功夫除噪.

tommy06 wrote:
超意外的,意思也就是...(恕刪)



可是有時也很無奈....手上是九年前的相機

畫素也1600萬了

不想效能過剩....但也總不能去找十年以上的相機吧

哪有什麼效能過剩的問題,嫌PC太快可以用DxO Optics Pro來跑跑RAW的轉檔,最好是用D800/D800E這種,順便開一下校正+開去雜訊看看;或是用Photoshop + color Efex Pro跑幾個複雜的濾鏡,一萬的CPU就算超頻也是不堪一擊,拍一場兩三百張也是要等整晚還轉檔的。
這裡討論的東西真的頗有用,無論大家講的對或錯,看得出來大家都很用心

而不是手機版那裏X粉來,X粉去

亂!!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