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iss4love wrote:插花問一下請教如何得...(恕刪) 要知道每支鏡頭的最佳光圈(銳度最佳)可一格格去試拍,但絕大多數會落在最大光圈縮三格之處。比方50mm f1.4鏡頭,其最佳光圈就是f4 [1.4 > 2 > 2.8 > 4]24-70mm f2.8 最佳光圈f8 [2.8 > 4 > 5.6 > 8]早期鏡頭最大光圈與最佳光圈落差較大,通常會縮1~2格以上使用,近十年新一代鏡頭即便縮三格是最佳光圈,但最大光圈大多也都可用了。
nickiss4love wrote:插花問一下請教如何得...(恕刪) http://tw.myblog.yahoo.com/ohhiyao-studio/article?mid=6890&next=6202&l=f&fid=86(非本人所有,單純轉載,如有冒犯請告知,敝人會拿掉!!)請服用!!要詳細解說我也沒那麼厲害我大概就只會看這個而已..
光圈快門ISO是相機最重要的三個功能有些道理相同但是卻不能相提並論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相對景深越淺;反之則景深越深拍人像景深淺為佳~因為可突顯主題~拍攝風景類的景深深點好畢竟拍攝風景你總是希望整張是清楚的(當然有某些例外)快門越慢進光量越多,但是快門過慢容易手震(除非上腳架)快門越快手震機率降低也可以凝結動作,但是進光量降低拍攝移動物體(比如小孩)要用較快快們才能凝結動作如果是瀑布想要拍出涓絲般感覺,就要用低速快門(或是夜間長曝)ISO越高感光越高,但是雜訊會提高,不過某些場合就是非得提高不可這也就是有些人會很在乎高ISO純淨度的原因,畢竟可用ISO高點泛用性也高夜間拍人如果不上閃燈、光圈又不大下,也只能提高ISO來提升快門速度不過基本上ISO還是不宜過高,畢竟越高雜訊會越多至於夜間長曝因為上腳架曝光時間長,所以ISO越低越好這些功能雖然道理相同,但是搭配起來的結果並不同,如何的場合要如何搭配,我想應該是要先去大概了解的
有些大大已經解釋的很好,我也不厭其煩再試著解釋一遍!光圈、快門這兩個相輔相成,但沒有100%要使用哪一種來決定進光量,完全取決於當下要呈現的感覺,好比說,拍景,就會縮光圈,因為縮光圈後整個景的細節才會細膩想拍點景深,就會將光圈開大,主體外,背景景就會散掉糊掉,呈現立體感縮光圈時快門速勢必下降,就看當下環境適合手持或上腳架拍攝高速物體,快門當然越快越好,才能捕捉瞬間的畫面或想拍攝水流如細絲的感覺,這時快門就得放慢這時光圈就配合當下要給畫面呈現甚麼樣的感覺來取決所以這時攝影的基礎光圈、快門就要非常了解!ISO通常擺最後,畢竟拍照想呈現好畫質ISO越低越好,除非光線量不夠,再慢慢往上加大ISO到適合的速度基本上沒有一定,完完全全取決你腦海中想要拍甚麼樣的情況而去設定的!
s1475622 wrote:我爬了些文得到了這個...想請問大大們,第四種暫且不談,以前三種方式都能使相片變的明亮....(恕刪) 在談那三種變明亮方式前,你要先告訴相機--你要怎樣的"曝光值"(EV值)(照片呈現的明亮程度)才會進入探討以何種模式(光圈先決、快門先決...)來表現較佳.....這三種變明亮方式是依構圖或拍攝者想呈現出來的感覺而選擇,樓上先進多已說明詳盡.....至於--多區測光、單點測光、中央偏重、鎖定AE值,都是其他會影響(或說是表現)相片意境的因素....
s1475622 wrote:1.快門秒數越久吸收的光越多 越明亮 如果拍會動的主體, 就要考慮曝光時間太長會不會讓主體因移動而變模糊.另外, 還要注意安全快門, 避免手震模糊.s1475622 wrote:2.光圈越大吸收的光越多 越明亮 但光圈越大, 景深越淺, 要注意.
小弟大約在5年前繪製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調控關係圖,以下是博碩出版社對於拙著的試閱,該章節我用了約 8千字來介紹.樓主有興趣可到書店(但現在不見得在每家書店都還能找的到)或圖書館借閱,相信看懂之後會有助於打通任督二脈,哈!http://www.drmaster.com.tw/info/MU20062/MU20062_04.jpg
謝謝各位大大的回覆讓小弟我能夠建立更正確的觀念 總而言之光圈大小-越大景淺;越小景深快門速度-拍移動物品要越快;光移動軌跡要越慢(最好能搭配腳架,否則會晃動)ISO-除非不得已才開,因為越大雜訊越多剩下的就只是自己要拍什麼樣的照片以及角度的拿捏我想淺略的結論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