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所謂的焦距是怎麼算的呢?

簡單答案:焦距換算是無限遠對焦時有效,

我之前試過如果2米距離,這些高倍變焦200mm相當100mm左右〜
請搜尋"最近對焦距離",與焦段 倍率無關
其實跟距據我實際測試結果
跟uf2003大是相同的
在270mm 物距540mm 4倍感光元件大小 能滿幅
200mm 物距400mm 4倍感光元件大小 能滿幅

回推回來特性相當於 100mm 與135mm 相似三角型推出去的角度
不過小弟還要考電機研究所沒太多時間搞光學 還有測試各鏡頭
不然我還蠻想實驗看看是不是變焦鏡所標的數據除二就可以等效成單凸透鏡的結果
簡單之歌 wrote:
其實呢 我父親想要的是很明確的
在五公尺左右
能夠把大約五公分的東西成像在感光元件上能填滿大部份的面積
類單感光元件小
不需要太大的焦段即可達成
單眼感光元件大 比較難達成
我家的類單 只到105mm
就能達到目標
而270mm的單眼卻達不到...(恕刪)


以下為單凸透鏡公式計算:

Canon 650D 270mm 不考慮鏡頭最短對焦距離能力

Canon 650D 270mm 不考慮鏡頭最短對焦距離能力,拍攝 5 公分能填滿大部份的面積所需的距離.

簡單之歌 wrote:
其實跟距據我實際測試...(恕刪)

大概知道樓主意思。

就是利用放大倍率,來觀察焦距 物距一些變化關係。

只是不管焦距或光圈等參數都是在無限遠定義出來。
而在對焦過程中,現在鏡頭大都不是像過去老鏡頭整個鏡組往前移動。
為了可以配合自動對焦,大多數是局部一些鏡組移動,這個對焦過程,就會有焦距一些變化,特別是哪些高倍率變焦鏡,通常會用<breathing'>字來表示。

也就是摽示的焦距,只有在無限遠成立,在近距離會縮小許多,特別是越高倍率變焦鏡。



有興趣可以參考Focal Length and Magnification

感謝Clwu5724大提供如此優值的網站
我剛上課的時候又思考了一下
所有的單眼鏡頭
最後一定必須跟我畫的第一個圖形等效
不論內在多複雜
因為如果不跟感光元件大小呈線性比例(四錐體)
一定會出現缺邊等等詭異的情況
這種鏡頭不能賣
換言之 我這顆270mm等效上是135mm 當然廠商不是標這數據
diffusionless大 看了您分享的網站 真是長知識了
原來挑選鏡頭還要看鏡頭是用什麼技術 算法是什麼
Nikkor AF-S VR 300mm 像這顆就會跟我的算法差不多 對吧
真是非常感謝您~
也不知道該不該說是廠商的騙術
我想 正確的標法
應該還是以實際上看出去角度來標才是對的

以650D 為例
我買270mm的鏡頭 起始角度 就應該要給我 高 27公分 與 感光元件的高度
寬 27公分 與 感光元件的寬度 所照成的角度

結果我等效換算 卻是 高 13.5公分 與 感光元件的高度
寬 13.5公分 與 感光元件的寬度 所照成的角度

下次買鏡頭 應該要帶上 我畫的1-4倍感光原件圖 就能知道我買到的鏡頭 等效來說 我可以得到多大的起始角度...

再次感謝大大 看了看 我大概了解 應該要買個接寫環之類的東西給我爸使用~
還要考慮一點,焦距真的是如廠商所公布的嗎?

像是有些鏡頭的50mm可能就是51.x喔~

300mm那也只是理論值
重點是在於焦距標示是在無限遠的情況
你這樣近距離測試本來就會不準
尤其是內對焦的鏡頭在近距離時 焦距會縮水更嚴重
簡單之歌 wrote:
diffusionl...(恕刪)


「原來挑選鏡頭還要看鏡頭是用什麼技術 算法是什麼」

沒必要

好學精神,很好
追根究柢熱情,很好
但是
不要鑽牛角尖!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