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的問題!觀於M43片幅狀況。

樓主您是2012年看市場現況當然覺得奇怪
我不是大師,簡單說說

2008年發表M4/3系統,是基於4/3系統去掉反光鏡,算是第一代無反
2009年就有O家EP1、P家GF1...有多成功不用多說

這系統成功彌補當時相對大台、高階的DSLR--->小DC中間的差距
而4/3片幅以遠超小DC的畫質,接近APS-C單眼,小巧的機身+鏡頭
在頂級DSLR由C、N兩家把持無廠商可以撼動之下
M4/3陣營成功搶下一部份市場...算是一個里程碑

而APS-C無反是直到2010年才由SONY發表NEX面市
感光元件越大,發熱、耗電、體積增加都無可避免
要做成無反當然是有其難度,是這1~2年技術比較成熟才有廠商跟進

現階段或許APS-C無反追上M4/3腳步,所以片幅優勢較吸睛
不過同樣的,如果過幾年換FF無反追上來,到時又會有人問有FF無反何必買片幅小的

別忘了無反很多家在做
Pentax Q才1/2.33吋,Nikon 1則是1吋
一樣有市場在,各有各的優勢,不是光片幅大就好
攝影小蔡 wrote:
M4/3 O P兩家...(恕刪)

謝謝!

那我想,目前的解釋是:
1.商家不願放棄舊有鏡頭包袱
2.並非所有攝影消費者都對感光元件的大小很重視

算是個兵荒馬亂的時期造就出的產品。


SKAP wrote:
而APS-C無反是直到2010年才由SONY發表NEX面市
感光元件越大,發熱、耗電、體積增加都無可避免
要做成無反當然是有其難度,是這1~2年技術比較成熟才有廠商跟進

謝謝!

而我納悶的就是,這幾年已經技術成熟了,為何還不把m43的戰線全拉到apsc,
是因為鏡頭包袱嗎?

我記得nex剛出的時候,gf2好像就出了吧!(我對這種機身的市場狀況其實只知道個大概),
而最近EM5還用m43,印象中也有幾顆新鏡頭對應m43,
而apsc的無反似乎只有sony在耕耘(fuji也有進來,但價格太高目前非市場主流),
所以結論是,還要再給市場幾年的時間,戰線才能越漸覆蓋到apsc的無反囉?
作手... wrote:
謝謝!那我想,目前的...(恕刪)


感光元件上的差異也會造成鏡頭的差異,感光元件大鏡頭勢必也會變大,

所以3/4的鏡頭可以不用做到很大,沒錯!M43機身可能可以塞APSC大小的感光元件,

但鏡頭勢必要變成可以符合APSC大小的感光元件,製造鏡頭成本跟原先理念就不同了,

再說要做市場區隔,當時APSC的天下都是由C、N、S瓜分掉,

如果出了一台相機是有接近單眼畫質,卻比APSC單眼輕巧的隨身可交換式EVIL,

我想消費者會買單,所以為何APSC無法頂替M43的原因在此吧!

而且APSC感光元件大小的EVIL是最近幾年出的,那時是M43最流行的時候出的,

因為當時沒想到EVIL如此大受歡迎,所以各大廠到最後才用APSC感光元件跟進,

說不定以後EVIL會被APSC給完全替代也說不定,不過一定不是最近幾年會發生的事,

畢竟感光元件大小會直接引響到成本,鏡頭也是。
作手... wrote:
這幾年已經技術成熟了,為何還不把m43的戰線全拉到apsc
...(恕刪)

這東西沒那麼簡單啊...

要是人人都能搞APS-C,各占一片天當然廠商會去做
不過現實是C、N兩家最大,SONY戰了那麼久還不是沒轍
你看Canon 2012才要丟EOS-M,落伍的規格還不是打算吃下15%市場

要O、P兩家拋棄M4/3全面轉戰APS-C...真的想太多
光一個機身Size就被NEX咬死死,M4/3鏡頭較小巧的優勢還放掉就沒啥競爭力囉
謝謝以上各位,這篇讓我學到了新的觀念!

作手... wrote:
那我想,目前的解釋是:
1.商家不願放棄舊有鏡頭包袱
2.並非所有攝影消費者都對感光元件的大小很重視

算是個兵荒馬亂的時期造就出的產品。



理解差不多跟我一樣,只是我稍微補充一下

1.你所謂的包袱在前面幾樓的大大有補充,m43其實是創新,當時並沒有所謂的m43,是國際他們幾家聯合創新m43這個東西造就evil(文法好像有點錯誤,或者說,為了造就evil這個東西而創造出m43)。
而sony出感光元件也是有段時間了,apsc這塊他們著墨甚久。在市場被m43侵蝕的情況下,他們於是利用他們強大的電子性能研發實力,將apsc也做成evil來搶佔這個市場,也就是nex系列,仰賴電子性能的強大確實贏得了不少單反家族的青睞。

於是到了現在包袱終於出現了,p家的m43跟鏡頭群,s家的nex系列,都在市場存活一段時間了,誰也打不贏誰。就跟當年的HD跟藍光之戰,當時也不知道誰輸誰贏。不過這比喻是有點文不對題,而m43跟apsc的evil系列各自擅場,說誰要贏誰,還真的說太早。

2.雖然並非所有攝影消費者都對感光元件的大小很重視,但是所有的攝影消費者都對畫值有一定程度的重視。只是,感光元件大小,不等於畫質。
你的問題好像跟我當年疑惑的一樣@@
到現在這疑惑我還沒解決 不過M4/3我很喜歡就是了XD
為什麼要有4/3跟M4/3?
01真多癡漢與嘴砲,好酷!

happyspirit wrote:
不好意思 我補了一點...(恕刪)


吼 你偷改啦~

...........................

話說其實很多人買相機其實只看價錢跟外形.....
台南攝影論壇 http://www.youtobe.tw/index.php

作手... wrote:
那我想,目前的解釋是:
1.商家不願放棄舊有鏡頭包袱
2.並非所有攝影消費者都對感光元件的大小很重視

算是個兵荒馬亂的時期造就出的產品。...(恕刪)


反過來想吧

若m4/3的成像品質在90%的環境中,可以與aps的成像品質相同,那為什麼還要一直堅守aps?
體積比較大,鏡頭比較少,錄影也沒比較好


若從aps來看,會覺得要m4/3做什麼
但從m4/3來看,則是要aps做什麼~
作手... wrote:
謝謝!那我想,目前的...(恕刪)


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覺得你所謂的片幅之爭只是一種既定的成見~
意思是說你只是以你的角度去看攝影這件事~
即片幅重要性大過一切~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認定~

雖然片幅的確大有大的好處~
但越大也有耗電及發熱越大的缺點~
這種時候越大片幅反而是DSLR那類不使用LiveView較有利畫質~

我認為你應該換個角度去看43及M43~
其實當初43系統是強調直射光理念的~
畫面中心或許差距不大~
但在邊角方面的畫質卻不見得是片幅決定一切~
(有機會你可以去看看大奶F1.4光圈全開的畫質~直射光的理念實踐)

到了M43或許不完全繼續堅持直射光理念~
但個人認為片幅較小仍有利於邊角畫質~
而且應該更有利於高畫質鏡頭組的設計~
或許能解釋為何鏡頭群比較豐富又優異~
這個系統短短幾年原生M43的鏡頭光是0.95的福倫達就出了兩管~
(當然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微單世界M43市占率最高)

我認為使用M43追求的不是極端~
而是平衡、適恰、滿意~
否則一旦有了片幅至上的成見~
可別忘了APSC上面還有全片幅~全片幅上面還有中片幅~
(當然不斷追求片幅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對錯~這僅是個人自由與選擇)

對M43或43來說~沒有所謂的135全片幅的問題~
因為43本身就是當初針對數位化所設計的全片幅~
你或許會說43系統在淺景深吃了悶虧~
但其實他的淺景深並非不夠用~只是沒全片幅那麼極端而已~
而且很多時候景深沒那麼淺反而是好處~
這時候M43反而優點比較多~
所以看事情還是要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
因為你從片幅至上的角度來看當然很難理解~
(或許可以稱做片幅控吧)

假設這個世界最大的片幅就是43~難道就拍不出好照片了嗎?
什麼叫大??什麼叫小??相對性的概念罷了~
而且事實上43和APSC畫質差距並沒有一般鄉民形容詞講得那麼誇大~(何況科技會進步)
面積比也只不過是1:1.7左右而已~(約略)
只不過當某些酸民隨口說一句「APSC電爆M43」的時候~
不懂的人聽了就會覺得好像天差地遠~
其實最終只是你心裡面在不在意酸民的嘴巴和淡不淡定而已~

另外補充一點~
M43的機身在P家其實常常跳水價~CP值其實滿高的~

以上個人淺見供你參考~
由於小弟我43系統歷史比較沒參與到~只跟到M43的發展~
若文中內容有誤~再煩請43系統的前輩指正~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