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告別式紀錄

小弟我分享幾件事
因為以前在賓葬業做了三年
拍了好幾十場
提供給個意見您參考
就是閃燈一定要裝者
因為你一定會用到

為什麼??
因為通常會場佈置
在剛進門的左右兩邊
會有兩支強力的聚光燈
射向靈堂中央
不管是中式還是西式通常都是這樣佈置
也就是說當您在前面拍照
想要記錄一下來觀禮的人
除非您真的可以很即時構圖
把聚光燈切掉
不然其實很多角度
聚光燈隨隨便便就會入鏡
如果您不開閃燈跟他對抗做補光用
那後果我想你會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不是黑一片就是白一片
小小經驗提供您參考
Muddy_Water wrote:
女王的爺爺走了,未來...(恕刪)
除非會場本身已有足夠的亮度~就可能不會有聚光燈的出現了~會場場地有非常多~佈置方法也很多~您只能隨機應變了
請先確定流程
家裡出發 教會 火化 墓園 回家
完整告別式有移靈 入殮禮拜 告別禮拜 瞻仰遺容 大殮蓋棺 移往火化場 火化禮拜 撿骨封罐 安葬禮拜
儀式簡潔莊嚴 有牧師和教會事工會幫忙分擔處理

因為樓主是親屬 應該有機會拍到遺容 封棺 或是火化過程
有些家屬可能會在意要不要拍到 大部分都會說不要
但是事後後悔的也不少
所以
記憶卡在樓主手裡
你儘可能的拍吧 只是不要太明顯

還有錄影比拍照重要
先問教會有沒有事工會幫忙錄影
錄影交給別人 樓主負責拍照就好
DV錄影時間要夠 電池多帶 腳架要帶 麥克風收音要好
在教會最好是2台 一台對講台 一台對家屬 觀禮者
教會講台是禁止上去的 儀式進行中也不要在講台前走來走去拍照
最好是左右邊都有人拍照
由於樓主是親屬 有些東西你前一天預演時就可以去拍 當天就不會漏掉太多東西
拍紀錄不用景深要清楚 教會牧師禱告 家屬答禮 聖歌隊吟詩 觀禮者
先和家人溝通一下什麼場面一定要拍到
還有下雨天可能要帶雨衣













記得要聘請現在中南部最流行的哭童
會讓告別式現場更生動活潑
基本上..., 放輕鬆去拍就好.
想想, 結婚這種快樂的事情兩個月後拿出來看的機會都很少了.
更何況這種難過的事, 後續拿出來看的機會應該接近沒有.
把親屬中年紀大的拍一拍, 如果有機會, 幫大家拍張合照.
因為照片中的人只會逐漸減少...
沒有錯,就算結婚的照片都很少拿出來看,要看這種悲傷的照片是更難了,我實在想不出要拍的理由。
ga8016 wrote:
我實在想不出要拍的理由。...(恕刪)

理由之一是:
主家檢視有親自來致祭的親友,逐一親自致謝!

給樓主作參考。
ga8016 wrote:
沒有錯,就算結婚的照片都很少拿出來看,要看這種悲傷的照片是更難了,我實在想不出要拍的理由。


原本我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當我母親過世,在整理母親的遺物時,
發現了外婆喪禮的照片!
從頭到尾,翻了兩三遍,突然覺得這樣的紀錄也有意義存在!

於是,在母親的告別式,也請了友人來拍照!
不過大概友人也不習慣這種場合吧!躲的遠遠的拍,人與物都拍的小小的!

沒有拍過這類的記錄
不過 試想我們去參加這樣的場合
應該沒有人會想面對鏡頭拍照 甚至比耶什麼的

所以記錄者應該更隱形 更似側拍
而又基於閃燈封印狀態

是我的話應該會去租一管小白姬70-200 f2.8
18-200mm的光圈太小 又沒閃燈 安全快門會不夠

有需要合照的時候 再換回小菜...
當然 最好是雙機啦...

不知道妳機身是哪台 快門能靜音就關一下...
聚光燈的問題, 拍的時候要小心...
閃光燈用不用,看個人,我跟幾個攝影師, 都是不開閃燈拍攝的,當然環境光線還算OK
用的也都是5D2/D700以上的, ISO都有拉高拍攝
幾乎沒有啥是不能拍的,但是講台不能上去的問題,也是要注意
如果是傳統的喪禮,都可以拍,包括往生者遺容
我之前幫親友拍,都是從準備拍到入塔(除非塔方不准拍)

照片,最後都排版後做成相本,本來都是只做一本
最後都會是追加到子女也都各自一本,甚至於往生者摯友也會追加製作
這種,都是拿出來緬懷往生者的方式

現在,有些時候跟這些親友聚在一起,都還會在謝謝我幫他們留住最後的影像
這個, 在拍攝時心情真的都很沉重, 好幾次都快按不下快門
但是現在, 我反而覺得能為我的親友做這件事, 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了
我的部落格: https://topman99.pixnet.net/blog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