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一機二鏡」的問題


achitsai wrote:
講真的.....要上...(恕刪)


很好的建議,看來我需要來這裡向前輩們多汲取一些養分


Dowchia wrote:
我想樓主想問的是出門...
你對焦段有fu之後就知道要換廣一點,還是望遠一點的鏡頭 ....(恕刪)


您提供的答案很有建設性
先自己摸索一段,等到自己有 fu 之後,就知道該怎麼帶鏡頭了
看來要培養一些 fu,還需要準備不少銀子哩

我想,這個問題問每一個人,應該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說真的,我倒想問問原作者 Bryan Peterson 他個人的經驗

聽聽這裡每一個人的經驗
或許,也可以幫到許多新手或那些對攝影有過摸索一段時間的人
尤其是那些不想花大錢,但又想改進攝影品質的人 (就像我一樣,不喜歡 me too)


blocklife wrote:
FF片幅

24~135 之間的變焦鏡一支
EX:
Canon 24-105 or 28-135
Nikon 24-120

50微距一支

為什麼是50mm ?
因為五十可以當標頭.

24...(恕刪)


感謝,這滿具體的了,至少有了方向,減少個人的 trial and error

我就是希望有這樣具體的個人經驗談
雖然不一定照單全收,但至少方向明確

像書中講了這一段話以後,就沒有了下文,叫讀者我不知該如何解讀哩
還是我太笨?
ljc0707 wrote:
山上或海邊,最多只要帶著一台相機、兩個鏡頭,就可以應付途中所遭遇的任何題材...(恕刪)

個人淺見:
兩個鏡頭,有幾種組合方式,重點還是自己的嗜好題材 & 拍攝習慣:
1.
一支約 5~10倍的旅遊鏡 + 一支常用焦段的大光圈定焦鏡。
2.
兩支 3~5倍,焦段互補的變焦鏡,
例如:DX 16~85 + 70~300,FF 24~70 + 70~200...etc
3.
兩~三支最常用焦段的大光圈定焦鏡,
這通常都是專家等級的了。

我最常用的是(DX 機身)N 18~200 VR + 40 F2.8 macro,
跟 blocklife 大的相似,
40 既可當標頭,又有微距,
我是不常拍淺景深,以紀錄為主,F2.8 很夠了,
如果要拍大廣角,再加帶一支 N 10~24 鏡頭。

以上給您作參考。

ljc0707 wrote:
最近在看一本書《心的...(恕刪)


可以當啟發
不必當定律
ljc0707 wrote:
很好的建議,看來我需...(恕刪)

台灣攝影界知名的寫實大師鄭桑溪前輩.在他生前擔任世新講師時.曾常跟他一起帶學生外拍實習.身上總是只背著一台NIKONMAT老機附一支標準鏡.跟著學生一起捕捉鏡頭.當時以鄭老師的資歷跟身分.照邏輯應該使用萊卡哈蘇等頂級器材才對啊!
有一次我到他家去拜訪.才發現他客廳整個廚櫃都是非常名貴器材.我忍不住問他為時麼有那麼好的器材不用.卻還是用那台又舊又沒測光表的老相機拍照.他才跟我說:這台相機是帶他入門攝影的第一台相機.跟他幾十年了.用起來也得心應手.而這台相機也讓他從默默無名到闖出名號.這台相機拍出的作品.還跟一堆萊卡的作品參賽.而得到國際攝影沙龍首獎.在他眼裡他整櫃的相機裡.沒任一台比它更有價值.而他櫃子裡的相機都是當收藏品鑑賞而已.對他而言就如同養的寵物狗.不如他掛在身上那條能顧家看們的老狗...
老禪師 wrote:
寫實大師鄭桑溪前輩...(恕刪)

我的解讀是鄭前輩示範給學生看:我就是從這種相機一路學上來的,你只要用這種相機加上努力學習,也可以拍得像我一樣。
如果不太追求畫質的話,一隻能一定到底的旅遊鏡
另一個配一顆自己常用的焦段的定焦鏡
不然也是可以kit鏡跟一個變焦望遠鏡頭

ljc0707 wrote:
最近在看一本書《心的...(恕刪)



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句話流傳這麼久,難道不會更有道理?

你每天出門,你拍不同的題材,面對不同環境

本來就應該挑選適合的工具





我對一機二鏡的解讀是:慎選目標、慎選工具、不要貪心想一網打盡



一顆廣角定焦(如24端)
一顆中距定焦(如135端)
不拍生態照的話,
這樣就足以應付大部分的需求了吧..
我是二機二鏡 , 我從不換鏡頭 , 因為帶二台 ~
D7000 + 16-85
60D 70-300
二機二鏡打遍天下 , 有人會嫌重 , 但是我更嫌換鏡頭麻煩 ~~
"" 雙機流 ""

Nikon與Canon,都有它的優缺點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