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乙 wrote:那是 我們這邊出版社...(恕刪) 台灣出版社很喜歡"聖經"這兩個字,不過通常有"聖經"字眼的都只是大雜燴,翻翻看看,沒什麼保留價值……回主題,樓主問題不能斷章取義,至少要把前後先交待清楚,大家才能判斷吧。
點測綠色再作補償,其實就是先找"灰"再更"灰"道理就同對著一片不太準的灰卡點測,所以還要再補償而這麼做就是為了找出畫面的中間調(ZoneV) 因此得到的曝光會最為平均but平均的曝光 = 理想的曝光?不見得吧?不過暗亮部的細節比例不會差距過大是個極大好處但是喜歡拍逆光照的人,這點就沒什麼用處阿~ XD
join1987 wrote:部份內容概要.由於綠色反射率比灰色低一些.也就是在少2/3級曝光值的狀況下.會達到18%反射率 這樣就說的通說的通 = "適用於某些情況" 並不是"必須如此才是"正確""攝影知識累積一定是先搞懂名詞, 再搞懂原理, 再搞懂你要的是什麼, 再搞懂如何操作,想一想, 如果你按書中所說的做並做的分毫不差, 會是怎樣---> 你得到的會是[由綠葉作18%反射]紀錄場景的照片如果當時的綠葉是在陰影中, 其實沒有到 18%, 你如此調整是否比眼睛感受的亮呢?那是您要的嗎?有道理, 卻也不是必須死抱的原則如果是萬應丹, 相機商早把它做進測光機能了(以現在的光學判斷與處理機效能, 判斷綠光的所在並依此決定曝光應該輕而易舉)但是沒有, 因為這件事, 目前還是靠矩陣測光資料準確的多, 而大腦是最後的守門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