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 480 * 3 * 1000 = 921,600,000 = 921 MegaByte/s就算一個點只用一個 byte 也要 300 多 MegaByte/s ..你還要比 640 *480 更高解析, 那更恐怖, 上 GigaBytes/s 跑不掉.所以這種速度, 一定會設計成可以使用 DMA 的硬體架構.讓 CPU 只作一些 暫存器 的設定..對 CPU 而言, 攝像片 就是一塊 Memory,硬體 codec, 也是一塊 memory ..如要用硬體 usb, 它也是一塊 memory ..硬碟就更不用講, 本來就是現成的老 DMA 裝置..這樣子 CPU 才能閒閒沒事幹, 就設一設各硬體介面的模式參數, 下令啟動, 然後就趕回來跟 User 打屁聊天 (以防 User 誤認當機, 關機重來)..等 DMA Controller 中斷通知來了, 再去設定下一個圖框的種種參數..
jayck wrote:韌體就是軟體...基本上只有分硬體跟軟體兩種...(恕刪) 基本上軟體與韌體是不一樣的如果要控制一個硬體軟體指的是使用者直接會接觸到的介面,通常操作簡單,使用者不須知道硬體內部是如何運作就能控制韌體就不一樣了,韌體通常執行在作業系統的底層,使用者不會直接接觸到,韌體包含了硬體所有的作動機制而使用者只在軟體上下命令就能輕鬆控制硬體,韌體可以視為使用者與硬體溝通的橋樑若為數位裝置,裡面的bus上跑的全都是0、1兩種訊號...鬼才看得懂
tech1st wrote:640 * 480 ...(恕刪) 可是= =網路上高速影片~檔案都沒有很大~沒有到GB~假設正常拍攝高畫質拍一分鐘~每秒影格60* 60秒 = 3600格應該不可能到GB~換算1千格3.6秒內拍成 1分鐘! 流量不是嗎?
z90183 wrote:可是= = 網路上高...(恕刪) 所以照你說的,要每秒的流量相等,那麼高速攝影機的畫素必須降為原本60格的60/1000?也就是假設有千萬畫素將變成60萬畫素,所以呢...硬體速度還是得提升不少才能有稍微可看的解析度就一般數學計算,並不了解真正技術,有錯請更正
ferraris10 wrote:所以照你說的,要每秒...(恕刪) = =我算法是1000萬畫素每秒60個拍一分鐘!1000萬畫素每秒1000格拍3.6秒鐘!恩..我知道~這種簡單算法~不等於實際應用~
z90183 wrote:= = 我算法是10...(恕刪) 假設一個10MP影格的大小是1MB (10MP來講很小了)前者需要的平均速度是 60MB/s , 持續60秒後者需要的速度是 1000MB/s , 持續3.6杪最後一樣是3.6GB,但你哪個緩衝區夠用? (D3s的緩衝區也只有1GB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