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立體感與光圈全開的用意


pigway06 wrote:
我也不認同大光圈就是...(恕刪)



我也覺得pigway06大這張照片有立體感且可欣賞的事物豐富,比大光圈的散景照更耐看~~

tupacjoes wrote:
應該就是構圖裡面的點線面
從點延伸成線~再從線成為簡單的面(幾何圖形)的視覺空間感!!!
(恕刪)


+1


小弟對於立體感的認知還是來自於
"影像對場景空間資訊的提供"


而數年經驗下來

繪畫的透視原理才是立體感的第一關鍵因素
(否則許多建築模型沒有使用相機來製作,請問您看了有立體感嗎?)

第二因素小弟認為是人類的視覺經驗(完形心理)
近大遠小,前面的人遮蔽後面的物體等等等

其次近年正夯的3D也可以加進來一併討論


以上僅供參考

.stick. wrote:
+1小弟對於立體感的...(恕刪)

爬了一堆文還是一知半解,這門學問實在高深阿

翻了照片覺得比較接近的也只有這張,繼續摸索研究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又來了,從空氣感到壓縮感到現在的立體感.......
kkdiookekimo wrote:
又來了,從空氣感到壓...(恕刪)


壓縮感 立體感 空氣感(?) 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就是透視呈現的多寡!


flickr上Tommy Oshima的作品

我想這就是大家說的空間感~或者說空氣感 立體感
是照片中物體之間的距離 就好像在眼前看到一樣

透視是透視~...是任何照片都有的東西
不用XX感來描述

壓縮是透視造成的沒錯
因為那是透視壓縮阿...

但是我想大家所謂的立體感的照片(或者空氣感)
跟透視沒有直接關係
不然為什麼有一些也是把連續事物拍成對角線構圖之類的照片
卻一點讓人覺得立體的感覺都沒有!?
有消失點 也有引導線條阿....
即使是5樓pigway大PO的照片
我個人認為是張很明顯看得出透視構圖 卻沒有立體感的照片...

不過其實每個人看不同的照片 感覺差異很大的是有...
所謂通透啦~空氣感啦~之類的~
可以說是都很主觀的想法了...

至少我PO的那張Tommy的作品~我個人是感受到當下空間的氛圍了
其他人能不能有一樣的感覺
就不知道了...

PS: 逛Tommy Oshima的作品是很享受的事
小彭新城 wrote:
flickr上Tom...(恕刪)


先生舉的水平線消失點延伸只是透視一種 ,透視包含許多不同種類 。立體感的來自許多透視的運用,顏色對比、影子角度長度、物件大小對比、前中景的安排等完成一幅具深度線索的圖。

Tommy Oshima這張作品是有些許立體感,但可以看出不是強調重點,我個人看法是作者利用色調與焦距來訴說這位老人回到久遠記憶中的家園,但人事已非。不曉得這看法對不對.



SIVA31841 wrote:
先生舉的水平線消失點延伸只是透視一種 ,透視包含許多不同種類 。立體感的來自許多透視的運用,顏色對比、影子角度長度、物件大小對比、前中景的安排等完成一幅具深度線索的圖。


我覺得您第一段說的 全部都是透視~就是透視 沒有什麼"感"不"感"的
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 甚至是構成畫面的要素

而立體感 空氣感 既然都是"感"了
多少都是些沒啥定義 難以捉摸 主觀感受的東西

您可以多看幾張他的作品....
可能沒有你說的那麼有"意境"
我認為好的照片就是會讓人想要看下去
不一定要有什麼"故事" "意境"...


再分享一張


我相信有兩重意思.


面前有一幅牆, 將相片放大貼上, 令人看起來, 有可以走進去的感覺. 相信就是立體感.

又或者有一幅照片, 使人看到裡面的參照物, 看得出彼此的距離同關係, 也可以說是立體感或空間感.

18 樓的圖片就有這種感覺.
最簡單的立體感應該是 (器材先決版)

恰到好處的景深長度(只包含了主體)

配上足夠廣的視角 (有更多的後景去襯托主體)

全幅機搭上35mm f1.4剛好就滿足這兩個條件
(跟為了構圖而改變的對焦距離有關係,使得景深不會太淺,視角也不會太窄)

像黑麵大的這些照片就是好例子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1039716&p=7


至於利用畫面的透視去產生主體跳脫感的...所謂的技術先決版,就真的很難了
小弟自認沒那種功力去解釋 (也不懂)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