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淺景深與壓縮感, 跟物體大小有沒有關!?

錯得很離譜











































那是電車不是巴士
對啊,幾天前的那棟,那麼基本的概念都可以誤人子弟真厲害。
樓主的照片拍得不錯
剛剛突然認真的去那樓回文了, 也順便來這裡請教一下,

如下:

我的認知, 所謂透視感就是, 在距離不同的情況下, 近的物體會被放大, 而遠的就被縮小
就像以前達文西什麼的那些神級畫家一樣, 都會用到透視原理, 就是把物體從大到小的想外和中央延伸, 讓畫面看起來較廣, 所以焦段越廣透視感越重.

1. 明顯左邊的箱子看起來較大較高, 右邊的較小和矮


2. 其實是因為距離的問題, 最左邊的(較近的物體)被放大


3. 其實他們大小是相同或接近的


4. 就像這張, 盒子看起來高度大小一樣


5. 可是這是因為透視的影響, 所以最小(左邊)的盒子被放大, 而右邊的被縮小


6. 3個盒子大小分別其實很大, 是因為透視的原理, 而被放大和縮小


其實要了解什麼是透視感, 拿支魚眼鏡照一下街道就知道了, 東西會向中間縮, 就像 -> /\

所謂壓縮感就是, 當2個物體有一定的距離下, 遠的物體被拉近, 像被壓縮到和前面物體的同一個平面(平行線)上, 所以看起來遠近2物的距離很短, 其實很遠

7.物體雖然有一定的距離, 大小也差很多



8. 可是遠的物體就像被拉到和前面物體的平行線上, 看起來覺得很近, 就貼在背後一樣, 而焦距長的時候這種視覺差就越大, 這張是70mm, 懶得換長鏡



完.

PS: 為免誤會把一些沒用的刪了, 謝謝樓下大大的提醒

如果我的想法錯了..就
D5000 + T124 F4 II + N24-70 + T70-300 VC + N35 F1.8 + SB700
johnsonxu wrote:
PS: 樓主是指那樓的樓主, 因為我懶得改

解說的不錯
但建議你改一下比較好,減少誤會
我剛看也是有點疑惑,看到最後這句才知道你的樓主指的是誰

另外那棟樓還是別浪費時間了,總是有那種愛自圓其說的人存在
其實他舉的圖算有趣,可惜表達方式很糟又有貶低別人的意味
不然透視、壓縮、景深都可以聊~
謝謝各位的指教 :D

至於透視感, 簡單說它對等於就是壓縮感
壓縮感為把物體看起來像在同一平面, 透視感則相反
比如讓一個為平面的照片或圖畫,內容有著顯著的距離感
12樓的johnsonxu大大有蠻詳細的解釋

我現在要去幫朋友搬家 Orz
回來有時間的話,再找些照片來給大家參考參考


linml0125 wrote:
廣角具有把遠處的物體縮小的特性,望遠是相反的,會把遠處的物體放大,看一下照片的的公仔是不是越來越近,背景是不是越來越大,同時遠處的公仔是不是越來越大,這就是壓縮感,..(恕刪)



站在固定位置拍時,廣角鏡頭會把前景變得比實際上更大更遠;假使用望遠鏡頭,反倒是主體有拉近的效果。
至於壓縮感,是望遠時比較能呈現。三隻公仔的距離變近了,和背景(牆面)的距離也變近了。

假如移動自己位置,試圖把第一隻公仔拍成同樣大小:
用廣角鏡頭得湊很近拍(拍第一隻公仔),後頭兩隻會被推到很遠,誇張化的距離,但會跟背景距離變近(連在一起)。至於望遠鏡頭如果站遠一點拍(把第一隻公仔的大小拍成約莫和剛剛廣角鏡相近的大小),則會把三隻公仔距離變得很短,但最後一隻和背景的距離會變較大,有點分離),這比較能呈現大部分人對於"壓縮"的感覺。

這牽扯到鏡頭焦段、拍攝者與主體的距離,都可以造成不同的透視感;再者對觀看者來說,也呈現不同的壓縮感。

另外那篇、、、、我幾天前看到發文者的問題,要人家猜猜看鴨子大小,只能說"不知所云"。
兼善天下的心情故事 http://timshea.pixnet.net/blog/
johnsonxu wrote:
剛剛突然認真的去那樓...(恕刪)


這是很棒的舉例,看圖一目暸然。



我也來分享兩張。雖然片幅不同,焦段不同,卻是站同一位置拍攝的。
畫面中主要是草、馬、山與雲

新疆 巴音布魯克大草原

01 leica l-lux 3 約莫標準焦段拍的



02 Rolleiflex FW 換算為135片幅約為28mm廣角



畫面把前景(草)變大了,馬與雲、山都拉到畫面中央極遠處。看來更遼闊了。

兼善天下的心情故事 http://timshea.pixnet.net/blog/
我看完那篇文章後~連更正他的想法也没有~
很快他就會撞牆了~

這篇文章大大説得有道理多了~起碼有証據嘛!

https://www.instagram.com/windowleonglandscape/
我想透視本身是一個名詞~一個眼睛看的見~很確切的現象
一個空間與物體的概念
沒有什麼透視"感"的
不過"壓縮感"~是因為透視造成的...
此篇樓主舉例就真的是清楚的多....
又沒有賣弄的意味


想問問樓主。

是不是要拍出壓縮感就要縮光圈??

那透視感,是不是就要大光圈?

相對比較容易辦到。

那很多人說的空氣感,是不是其實就是所謂的透視??

而有透視感的照片是否就比較有立體感?

是不是壓縮感重的相片,就比較沒立體感?(因為說都壓在同一個『平面』上了。)


這張感覺沒有所謂的壓縮,也沒有立體,不知道要如何拍出那感覺?


linml0125 wrote:
廣角具有把遠處的物體縮小的特性,望遠是相反的,會把遠處的物體放大,看一下照片的的公仔是不是越來越近,背景是不是越來越大...(恕刪)

您的測試方式比較奇怪一點...一般是在同物距之下去比較廣角和望遠端的差異,也就是拍攝者的位置不會改變,在這種條件之下,同物距就會有相同的透視感,也就是不管廣角或望遠,其實被攝物間的相對位置都不會改變,只是因為視角的差異,而會讓人覺得有所謂的壓縮感...

您的測試圖為了讓最左邊的公仔大小相同,勢必得前後移動拍攝位置,如此一來當然會產生不同的透視感,而會有"公仔越來越近"的結果...雖然實務上的確可能有較多機會會把主體拍成相近的大小(例如拍人像),但在做不同焦段間的比較時,變因應該還是愈單純愈好...

底下這個網頁可以清楚地讓人了解不同焦段間的差異:
http://www.usa.canon.com/app/html/EFLenses101/focal_length.html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